吉祥 发表于 2008-12-25 16:57:11

实验室工作须重视的问题

实验室工作是检验检疫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总结日常工作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由多方面去保证。以下几个问题是实验室工作者容易理解错误的问题:

    准确性与精确性的问题

    准确性是指结果要准确,与实际值相差不大,精确性是指结果重复性要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易混淆二者,试图以精确性替代准确性的概念,比如,遇见一个异常结果,实验人员喜欢重新检测一次,观测其重复性是否良好,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重复性好,只能说明精确性好,而不能说明准确性好,如果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存在系统误差,所有的结果比实际值都高(低),重复一次仍然会得出较高(低)的结果。要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应该重视全面质量控制,分析前标本采集的时机、方式、保存、运送的过程,仪器的保养,检测干扰因素的控制,操作的规范性,科学性等。仪器的精确性本身就是仪器的性能,与检测的标本无关,更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无关。

    敏感性与特异性的问题

    任何一个诊断指标,都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敏感性和特异性,所谓敏感性,就是指其在诊断疾病的时候漏诊的机会有多大(小),所谓特异性就是指该指标在诊断某疾病时,误诊的机会有多大(小),单独一个指标,如果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必然降低其诊断的特异性,换句话说,减少漏诊必然增加误诊,反之亦然。因此我们要综合衡量一个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确定指标的诊断效力,确定最佳的诊断值,即同时平衡好指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理想的指标应该具有100%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是这样的指标是不存在的,单独使用某指标去诊断疾病,必然有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也就是,必然出现漏诊和误诊。

    异常结果与正常结果的问题

    很多实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十分重视异常结果,对于异常结果,都会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证实,这是必要的。但对阴性结果,常会忽视,不予重视,其实从另一个方面去想:假阴性的结果将会导致漏诊,造成把关不严。因此,对于阴性标本,尤其是一些临界值标本,要特别注意分析当日的质控结果,最好能同时做1个临界值附近的质控,最大限度保证“临界值标本”不会漏诊。

    参考范围与诊断值的问题

    任何一个实验室指标,都有其参考范围,参考范围的制定,往往是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得出来的。如果一个指标是呈正态分布的,那么95%的可信区间就是其参考范围,如果一个指标不是呈正态分布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把它转化成正态分布后再确定其参考范围,或者依靠统计学处理确定其参考范围。这实际上意味着两层意思:第一,有5%的人,某一指标属于这5%的人群,但是他仍然属于正常人群;第二,某人某指标高出参考范围,只能说明他的指标与正常人不同,但是不能因此确定其患某病。目前实验人员和主检医师普遍忽视参考范围与诊断值的关系,忽视敏感性与特异性的问题,认为只要结果高出异常,就可以诊断某种疾病。

    怎样理解质控作用的问题

    在日常工作中,实验人员常有种很不好的做法,就是试图用质控结果去说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室内质控结果在控,就说明结果准确。对于质控,我们应该理性认识,首先,质控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一种辅助手段,并不是决定性手段;其次,质控品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具备代表性,标本千变万化,各种干扰因素都存在,质控做得顺利,不一定代表标本顺利,质控准确,不一定标本检测结果准确;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现在所谓的质控,实际上就是分析中的质量控,但分析前和分析后的质控,并没有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由多方面去保证。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质控是一种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更不是决定性手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验室工作须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