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351|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07: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周六在家写的,因当时不知道怎么发不上来。今天发上来。
这两天对于质检系统而言,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可能是最引人注意的话题。
       《意见》首先阐明了检验检测认证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目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现状,得出了不适应目前社会需要的结论,并指出解决之道是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出了“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转企改制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相关政策法规比较完善,进一步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的总体目标。为此,确立了“(一)推进部门和系统内整合。(二)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三)推进跨地区整合。(四)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体制。(五)清理相关政策法规,有序开放市场等”为重点工作。
       作为曾经是检验检测机构的一员。并且现在仍在与其密切相关的岗位上工作的一名普通工作者,特别是前天还专就认证认可行政监管给相关人员发表了一些言论,昨天还参与对相关机构“走向”的讨论。看完《意见》后,不得不对《意见》进行一些思考。

一、充分认识检验检测认证工作和机构
       确实如《意见》所言,“检验检测认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等具有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的具体体现到底是什么?怎样理解?
      按通行的质量发展过程来看,质量发展是经历了检验检测从生产过程分离到质量数据统计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无疑检验检测从生产过程分离对保障产品的质量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但专业的检验检测认证应该都属于广义的合格评定范畴。个人认为最通俗的理解,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特别是认证机构)就是一种担保机构。它以检验检测的数据和谁的结果为相应的产品等进行一种特殊形式的担保。因此,这些机构有没有能力(检验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担保和为担保所敢于承担的连带责任才是被担保者和消费者所真正关注的实质。想着前段才看的一个帖子《前耶鲁大学校长:中国大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是最大笑话》中的几段话: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应该也能放在此用下吧?!
      《意见》明确了对总局系统中检验检疫部分的评审中心和检验机构进行了整合,对特种设备行业检验检测机构纵向整合。而对基础原本就相对薄弱,真正承担与社会经济生活最密切的质监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则着墨不多。如果是为了减小改革的难度可以理解,但如果还是原来那种任由质检的检验检测机构“生灭”则只能说总局是个非常不负责的总局。
      《意见》提出“推进跨部门、跨行业整合”。换位思考一下,在以目前“屁股指挥脑袋”作为我们处理问题的前提下,让其整合到一起成为可能只有那个机构本身“摇摇欲坠”或绝对的权威命令。

二、开放的心态可能比开放的政策更重要
       开放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作为政府主管或主导这方面的职能部门,首要的应该是建立一个公平的检验检测认证环境,让市场的作用显现来配置好资源。而不是因为自己有“儿子”在其中,就干涉或不允许别人来参赛,以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夺第一名。不管是纵向看还是横向看,总局你守得住检验检测认证市场不向社会开放吗?政府各相关的部门为了其管理方向上的质量问题,都需要设立相关的技术机构作为支撑。但建设方面的、环境方面的检验检测,行政部门已经先后跳出原有旧模式的圈套,向社会化飞速进展。今年是甲午年,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对鸦片战争失败有一个总结是我们停留在“中古时代”,总局对其所“统辖”的检验检测认证“工作,可能也是这样的“中古时代”心态。众所周知,原来会计事务所应与我们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有相似。虽然,财政部门当时下设了事务所,但他们也没有禁止过同类机构进入市场。现在,会计事务所并没有因此而不被社会所接受。其次,总局作为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还需要通过监管保证检验检测认证市场的公平环境能持续健康发展和参加者对这种环境、制度的遵守。总之,总局必需要有一种如改革开放之初,允许个体开店一样的改革决心,允许各种资源进入检验检测认证市场。虽然,它会不可避免带来“泥沙”,但它终将会带给消费者一个更加便捷、选择更加多样的消费环境。

三、质监系统内技术机构直面这场变化
        总局下边的质监系统技术机构,特别是基层技术机构(市、县层面)虽然没有体会过总局的关怀。但个别还是领略过总局给“帽子”(XX国检中心)所带来的温暖。但这么多年的经验应该让我们看到几点:(一)总局是不会考虑你们的、更不会管你的。(二)要有危机意识,直面这场变化。检验检测市场的开放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总局挡了这么久,他让之形成悬河,来势将更猛!)。在我们呼吁,要多给政策倾斜的同时,要知道在检验检测市场外的更多的参与者,他们想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个参与的机会。市场经济的结果最终是会让检验检测市场逐渐走向开放和公平的。(三)要深入思考我们工作的作用。一切大话套话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的!依靠政策倾斜吃“法”的日子,终会因“法”的不断完善而走向完结。我们“在自己屋里做君王”,拔高自身重要性的臆淫幻想必需清醒。对机构而言分析“被担保者”的需求,找出能承担的“担保”项目。只收钱,不承担责任的日子将会随着检验检测市场的开放走向终结。要清楚认识到:不敢承担责任的机构也终会由于无责任而被社会唾弃。对机构中的每个人而言,通过仔细观察,寻找出比较优势(如我们对同样的产品接触多、掌握法律法规多等)。 提高自身个人素质和专业方面的能力是每个人真正的立身之本。

四、基层质检行政部门应该的态度
       一位领导说得好,总局是省局的代言人。取消垂直管理,它反对;进入大部制到市场监管局它反对。它将将“质检事业”带到那去?总局它知道基层局的意见吗?不可否认,垂直管理以来,对质检在硬件上(与垂直管理前比)有发展,人员的升迁上有变化。但它也留给基层质检无数的痛楚。对所谓整合,基层局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总局和省局的屁股根本没有坐在一个地方。那么面对目前检验检测即将面临的变化,基层质检行政部门应该多为这些技术机构和其人员考虑。在政策上多争取向他们倾斜;对能栖到梧桐枝的应尽量给予支持;对能提高个人今后参与竞争的条件要多为他们创造;对能帮助其获得稳定收益的资产应优先考虑……。同时,在机构整合过程中,要尊重技术机构的最终的选择权。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11: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轻依 发表于 2014-3-18 10:57
为什么监管部门应该发现的、公安应该发现,只能靠记者呢,说的好,现在记者是身兼多职呀,政府职能摆不正, ...

可能是,都没有在干自己应该干的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6-2 10:25 , Processed in 0.64318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