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转帖]欢迎到我们新疆来哦____之哈萨克族习俗.节日.服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7-10 19:4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哈萨克大学生联盟网    作者:新源网   最后更新:2004年12月18日
骑马礼   
  小孩长到5岁时,要举行骑马礼,就是为小孩第一次上马举 行仪式。这一天,父母要专门为小孩庆祝。首先把小孩打扮一新, 帽子插上猫头鹰的羽毛,骑马去拜望亲戚。亲戚们要为孩子撒奶 疙瘩、包尔沙克、糖果等喜食,还要赠送马鞍,肚带、前后配套、 马镫代、马鞭等礼物。从此,小孩便有了自己专用的鞍具,开始 乘骑2-3岁的马驹。割礼  就是割除男孩阴茎包皮所举行的一项仪式,通常到5-7岁时举行。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都十分注重割礼,将它作为一件大事来办,要举行隆重的仪式。哈萨克族举行割礼之前,要把小孩打扮的漂漂亮亮,头上和肩上都要插上猫头鹰羽毛,骑着马到亲戚家去报喜,亲戚们必须给小孩各种食品,并根据各自的经济情况给小孩送一只羊羔,或一头牛犊一匹马驹等。要给就称作割馈赠的羊、牛耳朵上打上印记,幼畜长大后,,或礼羊、马。割礼的主刀手,一般是毛拉、阿訇或霍贾。现在也通行一种办法,即由阿訇念经举行仪式后,由医生做手术。这一天,小孩的父母宴请宾客,凡是去参加割礼的人都要送礼,表示慰问。
   丧葬 哈萨克人去世后,要头朝南,脚朝北安放。用干净白布盖住面部,并用布帐将遗体围挡起来,由至亲点灯守灵。前来吊唁的人要先向遗体告别,并安慰死者家属。哈萨克人趋势后,一般是当天或第二天就埋葬,最多第三天必须埋葬。出殡前,要用净水洗遗体,连洗三遍。裹以白布,然后安放在灵(抬尸架),举行祈祷和赎罪仪式。接着将灵柩移至院内,举行柩内"加纳礼"仪式。参加者全体肃立,由阿訇主持念经;最后由死者亲属向众人发问,众人同声回答:"好人"、"善良的人"、"祝他早日升入天堂,安息吧!"加纳礼礼毕,即出殡埋葬。死者埋葬之后,亲属和本部落的人,都要给死者家属馈送食物、白布和牲畜。按照哈萨克传统习惯,如果妻子死了丈夫,必须守孝一年。一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色衣服、包白头巾,以示悼念,并且早、晚要对着死者唱挽歌(哭丧),吊唁人进屋也要唱挽歌。哈萨克人对过往客人一般都要招待饭食,专程而来或特邀而来的客人,一般须得宰羊。如果 来客是有名望、受尊重的,则要宰马。人们可以从哈萨克人待客用膳的盘看出来,一般来说,盘 子越大,客人越尊贵。入席时,年长的或职位较高的先入上座,其子余来客依次入席。晚上睡觉 主人一定要将新而干净的被褥拿出来为客人铺床,时铺越的厚越显得对客人尊重。
  哈萨克人待客最有讲究也最有特色的是宰羊宴客。按风俗,未经来客祈祷而宰杀的羊是不能 招待客人的。因此宰羊时必须先把羊牵到帐房门前,将羊头探进门内,向着客人,主人伸出双手 恭敬地对客人说?quot;请允许吧!"这时如果主要客人不是穆斯林,则要请一位年长的穆斯 林代表众客祈祷,并向主人表示感谢,做"巴塔"嘱咐,然后由主人把羊拉去宰杀。肉 熟之前,摆上包尔沙克、奶疙瘩、酥油、饼干、糖块、蜂蜜等,宾主围着餐布盘腿而坐,边吃边 喝奶茶。哈萨克人烧奶茶极为讲究,事先用沙玛瓦(铜制茶器)烧开水,同时另用瓷壶熬 浓茶,主妇或年轻媳妇坐在餐桌下方给客人敬茶。先在茶碗里放点食盐水,熟 牛奶,倒入浓茶,再加上适量开水,冲兑适中,女主人手捧着茶碗送到客人手 上。肉熟后,主人一手提一壶水,一手端着脸盆请客人净手,用大盘盛装" 纳仁"又称手抓肉。即将煮熟羊肉取出后,用原汁肉汤煮面条捞出装盘,再 把事先按规则分好的肉块放在面条上,稍放洋葱或蒜泥等作料,用手掇食。 哈萨克人吃羊肉是很讲究的,羊的十二根肋骨和其他部位的肉应该分配给 什么客人是有一定规则的,例如:羊头要敬给年长和尊贵的客人,女婿要吃 胸叉子,小孩要吃耳朵等。食用前主人首先把盛好的"纳仁"端入房内, 由首席客人做"窝门",然后由首席客人主刀将放在盘中的羊头的一只耳朵割下, 送给主人的小孩或席上最年轻的"巴郎",以表示领受到了主人的盛情。其次, 从羊头左右两颊削碎肉分送给邻座客人以示尊敬他人,然后将羊头还给主人。 这项仪式结束后,才把肉削在盘内请大家掇食。之后,主妇端上肉汤或马奶。 哈萨克人喜用酒待客。由主人执酒瓶,先斟满一杯当众人面一饮而尽,然后按逆 时针方向,向客人们依次敬酒。酒过三巡以后,假如你不能再喝,可请人代喝, 但要先唱支歌,然后将酒递给代喝酒的人,喝完酒后要接过酒杯还给主人, 否则要罚酒。席间,主人或专程请来的坐?quot;阿肯"还将弹奏"冬不拉"即兴演唱, 为大家助兴。
哈萨克族信仰伊斯兰教,除与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9个少数 民族一道欢庆 "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外,每年 阴历春分日是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纳吾孜节 ",互相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人畜兴旺、 五谷丰登。
阿肯弹唱会
  每逢草原繁华似锦,芳草如茵的季节或喜庆的日子,哈萨克人都 喜欢举行传统的阿肯弹唱会,来增添喜庆的气氛。
  "阿肯"是哈萨克族的民间诗歌艺人,他们既 善吟也善弹唱。优秀的阿肯可吟诵大量史诗,所以毡房 里常常有阿肯演唱的余音缭绕。阿肯弹唱会的主要特点 是由许多阿肯当场即兴赋诗弹唱,具有竞赛性质。参加 弹唱会的人数不受限制,唱什么歌,如何唱,也没有限制。 弹唱会一般采用阿肯之间的对唱、赛歌来决定高低, 但要求演唱者必须在一二分钟内即兴对唱。
每逢阿肯弹唱会举行之际,草原上方圆数百里的阿肯都 会赶来参加这一盛会,把弹唱会作为考验自己知识、 经验和艺术才华的机会。阿肯弹唱会,一般先比谁唱 的传统长诗多,再比谁唱的新歌多。胜者,再接受下 一位阿肯的挑战。直到他唱胜了所有参赛的阿肯, 那么,这次阿肯弹唱会的桂冠就非他莫属了。
有时,在阿肯弹唱会上,高手相遇,难分上下,歌 唱双方相持不下,甚至通宵达旦。许多令人称绝的 优秀唱词,通过弹唱会传遍了整个草原。
赛马  赛马是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游牧民族民间 最盛行的 娱乐体育活动.哈萨克人有两句谚语:"英雄靠骏马,飞鸟靠翅膀"。 "马是人的翅膀"。哈萨克人赛马,一般在两三个月前要公布比赛时间 、 地点及奖品等。参加比赛的马匹几个月前就要进行调教训练。参加赛 马的骑手,少则20-30人,多则70-80人或上百人,骑手的年龄最小的 六 七岁,一般是十多岁的男孩。赛程一般20-30公里,终点设在会场指 挥台前。比赛开始,骑手纵马扬鞭,争先恐后,风驰电掣,观众热烈喝 彩,声震草原。取得名次的骑手依次排列受奖。前三名的奖品一般都很 优厚。过去赛马会上,第一名可获得一岁大小的9峰骆驼或11匹马或100 只羊。
刁羊
  刁羊是伊犁各族任命普通喜爱的传统娱乐活 动。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蒙古族的牧民更擅长这种独特的 马上活动。参加者大多是剽悍的清男骑手,它既是力量的角逐, 有时智慧的竞赛,即比胆量又比骑术。因此,参赛者既要有强壮 的体格,又要有娴熟的驾驭力和动作的柔韧性、灵活性,才能驰 骋拼搏,多的胜利。刁羊所用的多是山羊。把两岁左右的山羊宰 杀后割去头部,扎紧食道。有的把羊放进水里浸泡,还将水灌入 羊肚。刁羊开始,由一位长者江羊放在草坪中央,骑手们在周围 环绕。一声令下,骑手便像离弦之矢冲向羊,激烈的拼抢争夺开 始了,甚至日暮黄昏。最后,夺得羊的骑手就是胜利者。
摔跤
  摔跤是一种比赛力量和技巧性、对抗性很强的运动。在哈萨克、蒙古、 锡伯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中,是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体育运动。 每逢婚嫁、节日、割礼等吉庆日子都要举行,对获胜者奖给马匹或骆驼, 也使其阿吾勒和部落的光荣。现在哈萨克族摔跤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 哈萨克古典式摔跤,二是中国式摔跤,三是自由式摔跤。  
姑娘追
  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瓦力",是哈萨克人特有的游戏。 开始时,身着盛装的一对青年男女,骑马并肩向指定地点并 辔款款而行,便走边谈笑。此时小伙子可以任意向姑娘逗趣, 说俏皮话,或表白爱慕之情,姑娘不能生气,也不能表示反对 ,即使羞红了脸,也要默默地听着。但是一到指定地点,往回 折返时,为了报复小伙子的调笑,姑娘便举鞭策马追赶。如果 追不上,就算小伙子走运;如果追上了,姑娘就举起马鞭在小 伙子头上频频挥绕,甚至雨点般抽打下去,小伙子也只有乖乖 的忍受皮肉之苦,不能还手。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怀有好感,那 马鞭便会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 马上体育运动,他们借助这种活动传递和书法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所以人们称姑娘追为马背上的恋爱。
  哈萨克族的衣服过去主要有裘衣和布衣两种,裘衣在冬天和春天穿用, 布衣在夏天和秋天穿用。裘衣一般用羊皮或者羔皮制作,椰油用狼皮或狐皮缝制的。 哈萨克男子用白布做衬衣衬裤,衬衣上穿坎肩,罩上衣,然后再套上袷袢。哈萨克妇女的衣服喜用各种颜色的花布、绸缎、呢绒缝制.
  姑娘和少妇一般都穿袖口绣花,下摆多褶的连衣裙裙子外面穿坎肩,坎肩前襟缀满了五光十色的金、
银、珠玉等饰物,普通人家则坠贝壳、银币、纽扣等。哈萨克人因长期骑马游牧,所以衣服多选用厚实
耐用布料,缝制比较肥大。哈萨克男人冬天戴皮帽,一般是用羊皮、狐狸皮或水獭批制成的"吐马克"。
  夏天则戴蓝色或者黑色平绒翻边的白毡帽,以适应风大雨多的牧区气
候。哈萨克族妇女的头饰有帽子和头巾两种。为混姑娘戴毛皮或 红绒制作的圆平顶帽,帽顶绣花,插猫头鹰羽毛,并缀珠子等饰物 。姑娘出嫁时戴一种叫"沙吾克烈"的尖顶帽,帽里有白毡衬托,帽 外用绸缎或丝绒制作,其上绣花并用金、银、珠、 玉装饰,帽子 正面还要饰以串珠,戴上此帽,串珠垂吊胸前,富丽堂皇,光彩照 人。一年后,则换戴花头巾;生了孩子,又 换戴一种叫"克米谢克" 的头饰,这种头饰戴上后只能露出面部。而当今,随着社会的发展, 各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哈萨克民族的服饰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鞭子底下谈恋爱 〓  

  你听说过“姑娘追”吗?你亲眼看过“姑娘追”吗?原来,“姑娘追”的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的纯真而又浪漫的生活情趣,它有时就是纯情男女相爱的一场喜剧。你如果来到天山、阿尔泰山中的牧区草原参观旅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同胞,会很乐意为你展示本民族的奇风异俗,让你一饱“姑娘追”的眼福。
  哈萨克族,在新疆十三个主体民族中,人数居第三位。他们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风光绮丽的山林、草原中,也就是现在以伊宁为首府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回去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哈萨克”一语,译成汉文就是“避难者”。据说,哈萨克族的先民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曾被迫西迁,后来又受乌孜别克汗的逼迫而东走,屡屡逃难,故得此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哈萨克”一词,译意是“白天鹅”。在哈萨克口头文学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卡勒恰恰德尔的年轻勇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昏倒在戈壁上快要渴死了,这进,一只白色的雌天鹅翩翩飞来,用口涎给勇士解渴、疗伤,帮助他死里逃生。勇士醒来后,白天鹅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和勇士结为夫妻,生下一子,就起名叫哈密瓜哈萨克(白天鹅)。儿子后来也娶妻生了三个孩子,叫大玉兹、小玉兹。他们的后代就组成了哈萨克族的三个大部落。根据我国历史典籍的记载,哈萨克族的先民之一就是西汉时期的乌孙人。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抗击敌国月氏人的骚扰,派张骞到西域联络乌孙共同钳制月氏。汉武帝还采用联姻的方式,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柔弱的细君公主不适应当地生活,不久因病去世,汉武帝又将解优公主嫁予乌孙王。女中豪杰的解忧为乌孙王生儿育女,辅助朝政。她从汉朝带来的女才子冯撩,文武双全,为乌孙国的强盛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与乌孙的这一段和亲佳话,反映了汉族与哈萨克族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的打戚亲关系。
  哈萨克族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马上功夫十分了得,歌舞弹唱也是代代相传。每年夏秋季节,牧场上草青林绿,牛羊肥壮,哈萨克牧民常常聚集到一处平整的草地上,举行传统的竞技优育比赛,主要是赛马、刁羊、摔跤、姑娘追。
  赛马参加者多是十来岁的少年骑手,马匹一定是他们最心爱的奔跑如飞的伊犁骏马,在规定的时间、路段中,看谁跑得快,其激烈场面,不亚于香港的跑马地。优胜的骑手被部落当成“巴图尔”(勇士),优胜的骏马也受到部落的奖赏,为它披红挂彩,雀跃欢呼。
  刁羊,是一种比骑术、比耐力的游戏。各部落推选出自己的优秀骑手,参加比赛的多达十来人,个个是骑术精明,身手不凡的大汉。赛场主持人将一只山羊宰杀,割掉羊头,把羊身放入盐水中浸泡,使皮毛增加韧性,然后把它放在赛场中间的草地上。在赛场另一处还要放置一个离地略高的篮子。开赛的号令一下,只见所有参赛的骑手都朝着山羊一拥而上,谁先拾起羊,便夹紧在胳膊下,飞快地朝篮子奔去,其他的骑手哪肯罢休,都纷纷围上来抢羊,你争我夺,互相冲挤,马嘶蹄乱,扭成一团,最后就看谁能牢牢擢住山羊,冲出重围,迅速把山羊投入篮中而取胜。比赛结束,优胜者就把羊肉煮熟,分给本部落的乡亲们共享。他们叫这种羊肉为“幸福肉”,预示着本部落今年人畜兴旺。
  哈萨克族的民族式摔跤,和蒙古族的颇为相似,都有一套严格的游戏规则,不许拳跤乱来。现在,他们也引进国际式摔跤的新项目。
  在每次传统的竟技比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场比赛的压抽戏。“姑娘追”据说是由上古“追姑娘”的风习演变而来,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好机会。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比赛分“去程”、“回程”两段。比赛开始,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逃逗,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终点,双双勒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那温柔的姑娘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飞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伙子,就挥鞭狠狠地抽打,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如果对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也会相邀上马,远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韵。这一来,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住肚子“唉呀”的叫唤。这真是:哈萨克风俗实在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甜瓜果吃不败 〓  

  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
  叶城的石榴人人夸,
  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
  伊犁苹果顶呱呱,
  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
  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
  喀什樱桃赛珍珠,
  伽师甜瓜甜掉牙,
  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
  库车白杏味最佳。
  一年四季有瓜果,
  来到新疆不想家。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这里瓜果之多,品种质量之优良,在我国甚至在亚洲,都是名列前矛的。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但高山冰雪融水非常丰富,有利于灌溉农业,尤其是这里的日照时间长(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00—3600小时,是我国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日夜温差大(平均日夜温差11摄氏度—20摄氏度以上),这些地理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瓜果作物的生长和瓜果糖份的积累,因此,新疆的甜瓜、西瓜、葡萄、杏子,等等瓜果类含糖量都很高,营养成分也较丰富。据说全世界有六大果区,新疆就是其中之一。当然,由于新疆各地区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完全一样,出产的著名瓜果,其种类、品种也有所不同。前面写的那首“顺口溜”,就是人们对新疆不同地区不同著名瓜果的形象的概括。
   如果给新疆瓜果评名次,葡萄无疑会名列榜首。金秋时节,你来新疆旅游,走到哪里,都会看到满街摆卖的各种各样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果实晶莹碧透,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到20%以上,比美国加利福尼亚葡萄的含量还高。而且这种葡萄肉中不含硬籽核,极宜鲜食。再说新疆的甜瓜,这也是举世闻名的。但是人们都喜欢叫他“哈密瓜”。据说这个名字的饿来源还于清朝乾隆皇帝有关。西瓜。顾名思义是从西方传来的,据史书的记载,西瓜原产非洲,一千多年前传入新疆,后来再由新疆传入内地。可以说,新疆西瓜是我国西瓜中的老前辈。
  新疆瓜果实在多,一年到头没断过。如果你久居新疆,就会留意到市井、巴扎的水果摊上,各种瓜果随季节在排队上市,这里不妨顺着瓜果上市的次序来个大点兵:桑椹、草莓、杏子、李子、蜜桃、樱桃、无花果、西瓜、哈密瓜、葡萄、蟠桃、海棠果、香瓜、梨瓜、沙枣、苹果、香梨、核桃、大枣、石榴、巴旦木、乌梅……真是个年年瓜果迎宾客,“瓜果之乡”不虚传。





◇◇◇寻觅新疆十八怪
一、鞭子底下谈恋爱
二、兵团姑娘不对外
三、吃的烤馕象锅盖
四、达坂城姑娘把妹带
五、大盘鸡里拌皮带
六、风吹石头砸脑袋
七、古丝道上地名怪
八、胶鞋套在皮靴外
九、结婚宴席无酒菜
十、井底全部连起来
十一、敬酒歌声不外卖
十二、美玉泡酒酒更醇
十三、男人爱把花帽戴
十四、汽车要比火车快
十五、铁床摆在大门外
十六、夏日要把皮袄带
十七、香甜瓜果吃不败
十八、猪字不要随便说



§§新疆政区§§  
  新疆,全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
  新疆面积约16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人口1689.30万,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满、达斡尔等13个主体民族。首府乌鲁木齐,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辖3个直辖市、5个自治州、8个地区。
  自然条件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冰峰耸立,沙漠浩瀚,草原辽阔,绿洲点布,自然资源丰富,地貌轮廓是“三山夹两盆”。
  北部为阿尔泰山脉,南部为昆仑山系,中部为天山山脉,把新疆天然地划分为北疆和南疆,而吐鲁番、哈密地带称为东疆。
  位于北疆的是准噶尔盆地,盆地中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第二大沙漠。
  位于南疆的是塔里木盆地,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性沙漠。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干燥少雨,气温变化剧烈。
  年平均气温11.7℃,北疆6.9℃,南疆为11.1℃。
  年降水量248毫米,北疆252毫米,南疆134毫米。年蒸发量北疆1500~2300毫米,南疆2000~3400毫米,东疆达4000毫米以上。
  全年日照2500~3500小时。无霜期北疆140~185天,南疆180~220天。
  经济建设
  新疆有充足的光热和土地资源,具有发展农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盛产小麦、水稻、玉米、高粱等谷类作物以及棉花、油菜、胡麻、甜菜、啤酒花等经济作物,适宜多种蔬菜生长。
  新疆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吐鲁番的葡萄、鄯善的哈密瓜、库尔勒的香梨、伊犁的苹果、叶城的大籽石榴、阿克苏的薄皮核桃、阿图什的无花果、库车的白杏等,都是美味佳品,令人陶醉。
  新疆又是我国的第二大牧区,历来以草原辽阔,畜种优良而著称。有驰名中外的伊犁马、焉耆马和巴里坤马,还有新疆褐牛、中国美利奴羊、阿勒泰大尾羊、三北羔皮羊、和田半粗毛羊等。
  新疆资源丰富,能源充裕,具有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现已形成以国有工业为主、多种经济万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建立了以石油开采和石油化工为主导,以纺织、食品、建材工业为支柱,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机械、化工、森林工业等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适合新疆区情的资源型工业结构体系。
  旅游资源
  新疆以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令人向往的古“丝绸之路”而著称于世。
  境内不仅有浩瀚的戈壁沙漠,还有辽阔美丽的草原;不仅有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还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世界第二洼地——艾丁湖;不仅有中外驰名的高昌、交河、楼兰、龟兹等古城遗址和莫高窟、云岗、龙门齐名的中国四大研究之一的克孜尔千佛洞,还有风光绮丽的巴音布鲁克天鹅湖、赛里木湖、天池、喀纳斯湖等高山湖泊和众多的温泉、气泉及“魔鬼城”等奇特的自然景观;加之有“歌舞之乡”和“瓜果之乡”的美称,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历来为中外旅游者所向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6-3 09:58 , Processed in 0.683096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