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xlt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你们最熟悉却最不了解的酒(转自天涯)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7:47:45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做原酒的要依附于酒厂说的还不透彻,再细说一下,关键一在资金周转慢。二在原酒散卖的渠道窄。
  原酒生产的利润很高,2到3倍,但周转慢,为什么呢?因为一池子粮食压进去半年才见能见到钱,所以利润高但规模小。但要想规模大,你得有足够的场地,还要有足够的成本,同时管理要求就高,一不小心,二十个池子造出十池子醋来就得不偿失了。
  而酒厂就不同,今天有订单,酒装出来明天就能见到钱。所以对于中低端酒来说虽然单瓶利润低但周转快,总体效益高,而做原酒的利润高但周转慢,总体效益低。
  就算前面的不在乎,那么销售也是问题,首先原酒运输是问题,一斤一斤的卖给消费者更是大问题,北京做了原酒到上海卖,谁卖?假如超市卖,一旦一缸酒放在场地,谁敢保证明天的还和今天的是同样品质?
  所以原酒生产者只能就近卖给酒厂,消化不完的卖给中间商,他们再卖往外地的原酒商。
  以上两点原因造成做原酒的只能是小规模的生产,为酒厂做原料加工。所以咱们目前没有一家企业是以做原酒做大的。
  酒厂企其实就三类,一类像阿迪达斯和苹果,只搞设计和销售,所有生产外包。
  二类像雅戈尔,自己生产但原材料靠采购。
  三类像肯德基,买炸鸡的自己有养鸡场。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7:48:08 | 只看该作者
“无商不奸”,更何况在一个没有信仰的社会里。道德只是一个高度,不要求每个人都能达到,法律是底线,谁也不能低于法律的规范。而现实貌似对人的行为、语言、甚至是思想都有法律的规范,但对某行业或产品却模模糊糊。
  酒企不管口号喊的多响亮,骨子里从没把酒当做酒卖,酒只是商品。
  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都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但一段发展以后,这个目标扭曲了,或者说过份解读了,包涵了另一个含义是“成本更低化”。
  成本,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由此而衍生出诸多的奇思妙想。想前面提到的“串香”型,就是这些无耻之徒的伟大发明。
  最无耻的是,他们无耻的不以自己的无耻行为而感到羞耻,反而无耻的沾沾自喜自己居然能无耻到更加的无耻。
  这种扭曲的经营思想主导酒类产销的各个环节,都积极的希望能短期赚大钱,由此使得市面上的酒类产品过度营销,可以说步步都是消费陷阱。
  举个例子,大品牌的高端开发酒绝不能喝。
  开发酒这个概念,我是耳熟能详,但多数人其实并不知道。最早搞这个经营的是国内酒业的老二,浓香白酒的老大。
  具体做法就是,引入外资来厂里开发子品牌,不管你是企业还是个人,只要拿钱来,取个名字就开卖。
  例如,大家知道有个x六x的酒,是五xx酒厂出品,但六和五这两个企业只是贸易关系,六出钱由五生产自己想要的产品,只是为了五的这个金字招牌。
  而现在更进一步,直接就是在金字招牌下面挂个副名,比如xx尊酒、xxx牌xx妙品,等等。
  消费者以为这是新产品呢,其实这只是开发商在酒厂开发的商品而已,与那款主力产品淡关系没有。
  而为什么这开发酒的高端产品不能喝呢?这就与开发商的经营有关系。
  开发商在开发某品牌时最少要开发三个品种,即高中低档。
  在招商的时候,他会给代理商限定进货时三种档次的搭配比例。
  例如,要求代理商首批拿货不低于50万,这其中高端酒不低于10万。同时给代理商一些折扣,例如50%的返利,或送一辆二十万的车什么的噱头来促使代理商接受这个条件,总之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必须保证高端酒的比例。
  这50万中的40万中低端利润很低,让代理商以为真的“成本更低化”了,而那10万的高端,却可能利润是8万。而这8万就是开发商除去销售成本以外的纯利润。
  开发酒的高中低的产品确实有差别,但差别却不足以这么大。
  所以你如果经常消费低档酒,那么建议选大品牌的低端开发酒,多数情况物有所值。
  但有能力消费高档酒话,你就只和喝主力产品,茅x就茅x,五xx就五xx,只要挂着副名字的,坚决不买,不喝。
  一般这些酒都很会伪装,首先包装非常高级,让你以为比金字招牌的还高级,并且价格比那还便宜了两三百,甚至四五百。你还会以为,这是让利于民呢,这么大的企业还是有保障的吧,就是你这一犹豫,掏了钱,嗬,当了冤大头了。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08:38 | 只看该作者
哎,十年前,目睹本地一小酒厂窘困潦倒,拼命挣扎之路,楼主一语中的呀,就是这样干的,还有什麽能吃呢?看得太多了,接触过油炸类的方便面、饼干、肉制品、饮料、白酒等等食品企业,考过审查员,短期接触过食品审查,本想作为执法人员学点本领来更好的监管企业,可是在见证了他们的发展之路,知道自己管不好食品,干不好质检工作,退求其次,但求心安,做了一个旁观者,社会的旁观者,独善其身了,多年来质疑过免检制度、质疑过区域监管制度、代码年审制度、验配眼镜的许可制度,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淘汰。
作为执法人员,应该是个侠客,除恶扬善,快意恩仇,可是我们保护不了弱小,惩处不了邪恶,我们在放纵自己,随波逐流。善的太弱小,在现代社会生存步步维艰,难以生存,在苦苦挣扎,因为善坚持良心、原则所以弱小(见证过小酒厂、小酱油、醋酿造厂的生存发展之路)。而恶的太强大,难以战胜,因为恶的没有底线,可以不讲良心,只有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恶的一般需要依附权力,所以强大,在权力面前质检人很弱小,或者说领导者弱小,因为这就成了权力游戏、政治游戏、社会游戏。自作孽不可活,看看我们的作为,有现在之结局也在意料之中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09:23 | 只看该作者
过去将近三十年里,酒类销售经过以下几个过程。
  一开始是卖广告,山东的秦池和孔府宴(这两个酒没有了,所以可以点名),就靠广告拉销售。
  后来卖价格,那个时候最贵的几个个大佬,也不过三百五百,已经与当时的经济发展不对称,尤其在南方沿海发达城市,一顿饭一两千很平常了,但酒钱不如两道菜,有钱花不出去。于是水xx一推出,价格直接搞到七百,立马在南边火了。从此,酒是越来越贵。
  再后来卖营销,就是开招商会,拉代理商。原来都是经销,谁都可以卖,现在搞独家代理,不仅利益有保护,而且还有价格优势,等等。反正那时候,这个方法很管用。
  再后来,卖商业贿赂。这个最早一批也最牛的一个,是安徽的高xx,起步在南京。原来酒店终端都是代销,普通利润。高xx改了规矩,一家一家的去签协议,要求买断经营,意思是酒店只卖高xx一个牌子的酒,论年高xx给酒店一笔钱叫“买断费”。酒店若不同意也没关系,那么给一小比“进店费”,总之一个回合下来,市场占有率是有了,大小酒店都有这个酒在卖。
  然后呢,在酒瓶盖里放5块钱,让消费者,尤其是公款消费者有小便宜可占(后来因为被查改为放美元),同时在包装上做暗记,让酒店服务员可以偷偷收起来到经销商处换钱,这样一来,店主、服务员、消费者都有利,一时风生水起。但几年以后,店主的胃口越来越大,服务员的回扣也越来越高,所以也渐渐式微,或者说恶化了。
  现在卖酒怎么卖呢?很复杂,下回慢慢聊。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09:4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累了没更新,看到哥几个支持,就顺着昨天的再扒点。
  把“成本更低化”这个精神发挥到极致的,要说07年前后的东北一家酒老xx,一个著名演小品的做广告的。这个企业简直不是卖酒,可以说是在做金融了都。一瓶40度左右的低档酒卖到几千公里以外,零售居然才十块钱。卖到哪里哪里火,因为哪怕我们这里遍地酒厂的也干不过他,都没他便宜。
  那个时候酒水每度是4分钱左右,40度的酒一斤要1.6元的酒水钱,瓶子8毛,等等吧,大概算下来一瓶酒的物料成本就要5块,再加上均摊成本等,到终端起码还要转两次手,十块钱哪能卖呢,利润不够各环节赚的呀。
  而人家不仅够,还有广告拉动,而且开箱还有现金奖励,据说最牛时,一箱零售60块,开箱还送20。
  他们走的路子就是资本运作的方式,酒的销售只是承载现金流的工具。例如,白酒行业春天是淡季,做包装的荡口镇这个时候最萧条,老xx就在这个时候开始大量采购包装纸,然后放到印刷厂,当量足够大到够印刷厂每天开工不间断时,印刷厂会选择以最低的价格做他们的活,因为稳定,没有淡忘季也不用再拉别的业务,也不少赚。
  就这个大资本的方式,他的每一项的成本都是最低的。酒瓶酒盖酒盒酒精…………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0:30 | 只看该作者
 我以前在一家包装公司干过,我们向国内顶极品牌的葡萄酒企业供过包装,所以对葡萄酒有一点了解。葡萄酒分甜酒和干酒,甜酒是完全勾兑,给钱都不能喝,就是喝到嘴里甜丝丝的那种。干酒分高,中,低三档,基本上低档干红也就含百分之十几的葡萄汁,所以也尽量少喝……当时我们去那厂和厂长喝酒都是喝专门自饮的没有包装的那和……
     我平时都是喝啤酒是那种散装无瓶的,这些年啤酒涨价了二倍但品质却大大下降,以前啤酒的大麦汁浓度是十二度,现在基本是十度甚至八度,麦香大不如前……以前酒精度是4.7度,现在变成了4度甚至是3.3度……跟国外8度甚至10几度的啤酒差了太多……我的理想就是买一套国外小型自酿啤酒机,在家自酿……哈哈哈哈,酒鬼的理想!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1:12 | 只看该作者
前面有朋友问我在那个地方,这个不方便说,说了也没意思。感谢大家的支持。
  前面还有一哥们有意思,他托酒厂的朋友买好酒,但买的并不如意。
  这个我说说,你的朋友应该不会骗你,给你的可能也确实是他认为的好酒。一般在酒厂工作的对好酒的认识是,一、灌到高档酒里的是好酒。二、原酒罐里的是好酒。
  而其实这都不算是。某个产品是卖高价的高档酒,但瓶里面的酒水可能与中低端的没区别,而且还添加了很多添加剂;而厂区的大酒罐他是打不开的,你见过酒厂院子里的大罐谁都能拿个杯子接几杯吗?所以他要弄原酒,只能是从大酒罐里抽出来,送到罐装车间的小酒罐时,才有机会从小酒罐里接酒,但勾兑就是在小酒罐里,所以也不行。
  但有种情况是可以的,就是这家酒厂酿原酒。在出酒时,是可以弄点出去的,但不是经常有。而且弄出去一般不会是酒头,也没有调制,同时新酒也呛口,不好喝。假如是这种酒你可以储存一下,过个一两年再喝。
  储存酒,其实名堂挺多。因为酒的品质是一直变化的,方法不好就变坏了。
  首先要用陶质或瓷质的器皿。但现在陶或瓷在烧治时用的有胶,有怪味,是绝对不能用的。比如,劣质的瓷砖地板,用拖把拖地后有腥味,明白了吧。所以我们一般找本地产的,外观很丑,很难看,但就是胶泥和水,很干净,没异味。
  所以,选时要注意,不是好看,名贵就好用。
  实在不行就用玻璃,哪怕用玻璃瓶,也比用胶的陶瓷好。
  然后是封口,我看电视上有用腊封的,纯粹胡扯。其实封口最简单,用几张草纸盖上,然后直接用“泥”糊严实了就行。据说用泥可以保持透气性,这个我不太明白科学的定义,只是从小我见到的就是一把泥一糊了事。
  然后是避光。一定要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还有是避高温,这是最能改变酒味的一条。一旦过一个夏天而没有防暑,那绝对就坏了。有人想的办法是埋到地下,这样又避光又避高温。也有人修地窖,这个很好,但有成本。最多的是我这样的懒货,放在家里储藏室里,多用点破棉被什么的一盖。
  话说到这了再说说泡酒,一般我们都是用酒头泡,酒头度数高呀,泡中药的也有,但都是家里有病人的,药酒真的不好喝,所以泡药酒的很少很少。
  我个人喜欢用杨梅、杏、苹果、桔子什么的水果泡。尤其喜欢杨梅,一上市就赶快买,最好是直接从树上摘下来的,然后清水里放盐把杨梅侵一下,把里面的虫子呀什么的弄出来,然后晾一晚,放到已经窖存两年以上的酒头里泡半年。
  半年后,酒是那种特别鲜艳的红色,喝的口感是有点酸有点甜,而且特别平滑。基本上泡上几个月的酒头,此时已经没有开始时那样烈,比如放进去的是70度,此时口感也就40度,但酒劲却没减少很多,不过醉的慢,同时醉的沉。
  外地来的朋友被我用杨梅酒骗过不少,一喝口感好,入口觉得度数低,但几杯下肚就恍惚了。哈哈。好在都是原酒,再醉也不难受,不头痛,不口干,醒来时精神抖擞。
  也有用各种花卉泡的,也有用蔬菜泡的,最搞笑的是一哥们有一年用鸡爪泡的,因为他爱吃鸡爪,说这样喝时酒菜就都有了。很失败。哈哈。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1:31 | 只看该作者
 大哥那个酒厂的,我河南的,
  ——————
  抱歉,我真没在酒厂干过,也从未从事过与此相关的工作。要说仅有的关系,就是曾经注册过几个酒的商标,以为哪天能卖个好价钱,其实是做梦啊,现在注册证还在箱子底躺着呢,呵呵,年轻时候,都想着飞来横财,想着不劳而获,咱也不能免俗,哈哈。
  这里酒厂多,酒鬼也多。尤其这几天,过年了,酒鬼算是得了令了,敞开喝。
  这边对酒鬼的认识是这样的,一次能喝很多不算能耐,因为能喝的人忒多,真正能喝的不是一次喝多少,而是一天能醉几次。早上喝多了,到了午饭就醒了,从头再喝,而且还得喝醉,到了晚上还是从头再来,而且越战越勇。这样的,我们称为酒神。
  但出个酒神不容易,从酒鬼到酒神的路上有酒精中毒这一关,就是到开饭时间不喝酒就没精神,而且手抖腿抖,帕金森综合症似的。这样的人俯仰皆是。
  我们街口一卖包子的,一大早就得半斤下肚,不喝干不了活,他那喝的不是酒,酒是他的药。
  过不了这关的,我们土话叫“喝烂酒的”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2:04 | 只看该作者
真正令人尊敬的是那些,什么场合都不喝醉,反而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自己能把自己灌醉的。
  有一个老同志,是公认的酒神,甭管啥时候只要有酒局需要应酬的,都能陪到底,而且人前没醉过,从不出洋相。好饮但不滥饮,冬天时候,给自己弄包花生米,一块酱牛肉,一茶缸自己窖存的酒,从新闻联播开始能喝到晚间新闻结束。
  这喝慢酒的功夫最能体现一个人是不是真的好酒。原来没有超市概念,都是商店,就是一进门有柜台,店主站后面,要啥给你拿的那种。售货员一般就是店主,柜台后面一坐,面前放一小杯酒,从早上开始到晚上收门,这个酒杯里不能空,隔十分钟半小时的嘬一口。没有菜,就算弄点花生米,也不能放柜台或人能看见的地方。为啥呢?不是有啥规矩,而是你弄碟子小菜,有熟悉的顾客来了,这个尝一个,那个尝一个,等不到太阳落山。所以你啥时候去,柜台就只是一杯酒,干干净净。等到打烊,最后抽口大的,回家吃了晚饭就睡上了,所以这喝慢酒还有这一个共同点,每天起床都很早。
  这种喝慢酒的功夫我一直较佩服,但学不来。估计也和那时候单调的生活有关,没电脑没手机,电视也是很稀罕的东西。一个人坐在柜台后面干啥呢,就喝点酒。大凡这样的,酒量不见得有多高,酒徳也未必高尚,但品酒都有一套,酒与酒之间的细微差别他们是浅尝即知。
 这些喝酒的老故事很久远了,时代在发展,在改变。现在回想起来,大概就是九二年以后,随着程控电话以及有线电视的普及,越来越先进,越来离传统越远。
  记得八十年代初,一次家族里一位女性出家,俺规矩要这边晚辈里边选代表去男方家送嫁妆。我这一辈同族堂兄弟有三十多,我排行最大,就带两个堂弟去了。
  到了那里就进了堂屋坐上了主桌,人家六个人陪着就喝开了,从中午十二点喝到下午三点多,不管我们怎么推辞不能喝了,人家就是不上饭。中间我坐不住出去上厕所,看到满院子二三十桌酒席都没上饭,全等着呢。回头我就问主家,怎么不上饭呢?人家笑咪咪的说“得让你们喝好呀,你们喝好了辞个盅就开饭”。
  我恍然大悟,来时就听大人交待“辞盅”的规矩,但给忘的死死的。年龄小呀,第一次经历这场面,当时把我臊的无地自容。
  所谓“辞盅”,就是一项很传统的规矩,意思是家里来客人喝酒,酒席上说不能喝不算数,那是客人在谦虚,非得客人向主厨的敬杯酒,说一句酒够了,赏饭吧,这才是真的喝好了。
  我当时直奔这家的大厨去了,人家厨头等着呢,见我来了作个揖说“多喝点啊”,我也作个揖,说“酒够了,赏饭吧”,赶紧端杯酒递过去,厨头很利索的一饮而尽,回头一声“上汤”,这才开蒸笼上下饭的菜。
  从那次怀羞以后,我就特留意这些喝酒的细枝末节,渐渐的也对酒产生喜爱。
  想想那时候摆宴席,上的都是散酒。每个桌子上放一个装满酒的老式酒壶,快喝完时会有专门添酒的换壶慢的。虽然现在看来散酒不值钱,那可都是好酒呀。
  如今再也没有了,宴席上都是瓶装酒,而且讲牌子讲档次,其实喝的就是“虚荣”二字。
  这“虚荣”二字,用卖酒人的话说,这叫“消费者的精神需要”。卖酒的就在这个精神需要上做文章,而不再关注酒的本身。从他们的逻辑上说,酒是有国家标准的,这个标准就像法律,是个底线,只要不低于底线,那就是合格的。
  同时,酒类是自主定价的商品,物价部门不核定它的物价。所以现实是,质量有底线,售价无上限,这之间就是天高任鸟飞,给酒厂无穷的想象。
  没有任何一家酒厂是在认真做酒,研究酒的本身。哪怕茅x五xx也是如此,除了主力的老品种之外,五花八门的各种子品牌,副品牌层出不穷,无外乎就是相尽办法赚钱,赚钱。
  即是百年老店,你着什么急呢?还有下一个百年,下下一个百年,只要酒质保证的了,还怕忽然有一天都不喝你这个酒了?其实就是贪,就是急功近利。
  有哪个酒厂再做研发呢?酒,也是物质,也要发展,进步。酿造技术,调制技术,等等,需要改进的多呢。可白酒这么多年有变化吗?
  大厂的研发费也不少,可花在哪了?都花在包装设计,广告策划,等等方面。之间酒厂推新包装,不见酒厂推新品种。你们看各种口味伏特加说明什么,说明人家在酒上面想办法,而不仅仅是在赚钱上想办法。
  所谓的那些经理人,老总,动辄这个策略那个策略,说白了那不叫策略,那叫“诈”。
  卖酒的不琢磨酒,琢磨的是人。
  早些时候还好,琢磨消费者,满足消费的需要。这些年不是了,更恶化了,现在琢磨的是代理商。酒厂的思维现在是卖给代理商就是完成了销售,所以建专卖店也好,搞形象店也好,总之就是逼着代理商进更多的货,行话叫“占库”。把自己产的酒放到代理商的仓库里,就占了代理商的库,其实占的是人家的钱。所以现在第一名和第二名市场上价格倒挂,就是这个原因。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2-9 08:12:2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不懂酒的人比较关注:
  1,哪个价位的一般还能喝、又不被蒙的太厉害。
  2,像十元,二十元左右基本贴近成本价的酒还有能喝的吗?
  =====================================
  您这番话就是这么多年被白酒营销蒙蔽的后果,你把酒与价格划上了等号。要说哪个酒酒可以喝,这个提问也可以回答,但要说哪个价位的能喝,这个回答不上来,因为能喝与否和价格没有任何关系,一个自由定价的商品,价格与品质早已背离。
  然后,十元,二十元的酒,未必就是贴近成本,假如这是一瓶固态发酵的酒,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固态发酵的生产过程中来计算它的价格是贴近成本的。而问题是现在是市场上100元以下的没有一瓶是固态发酵的。
  我的表述中能喝的就是指原酒,也就是术语说固态发酵的,这是最低的标准,首先是符合这一条,是固态发酵,然后才是这些固态发酵的哪一个酒厂的产品好喝。
  其实国家早就要求酒企要在产品上注明,酒是固态发酵还是液态发酵。液态发酵,就是酒精勾兑。但现在没有一家企业在执行。
  如果有一天,法制的进步,使白酒的产品必须标明是否固态发酵,那么这就简单了,首先是液态发酵不能喝,只喝固态发酵的,界定了这个标准后,接下来就是选择谁的便宜,谁的好喝。
  这一天终会到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5-18 22:38 , Processed in 0.5992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