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简岩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官员举报国家食药监局前局长祸国殃民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0:58:13 | 只看该作者
湖南隆回金银花农拉横幅游行 要求中纪委彻查《药典》改版黑幕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 ... Module_1_15_108#p=1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1:01:46 | 只看该作者
陆群再质疑:“金银花”的品牌权属于众多忍冬科植物

http://finance.ifeng.com/a/20140 ... tingModule_1_15_108

金银花事件举报者深夜约见记者 公布两大“新证据”

新京报讯(记者王姝)昨晚11时15分,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副主任陆群发布了“南方金银花”更名风波以来的第二篇博文,对于此前药典委回应的“更名是为了实现‘一药一名’”、“更名是为了正本清源”提出质疑,强调“‘金银花’的品牌权属于众多忍冬科植物”。

质疑“一药一名”说法

其他同名中药药物为啥不更名?

此前,药典委回应说,更名为实现中药的“一药一名”,“药物要精确到克,甚至到毫克。药物起作用的是其内在化学成分,既能治病也会有副作用,有时稍有差池,就会带来疗效和安全风险的巨大差异,即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陆群提出,“中国药典中收录的中药,有很多具有毒性。国家药典委明知药典中药性相左、药名相同、有毒害风险的药物比比皆是,为什么不抓紧进行更名和分列,却急着要将无毒无害、药理药性完全一致并千年通用的北方金银花和南方金银花分家呢?这里面的原因,一定要邵明立和钱忠直们才能说清楚”。

质疑“正本清源”说法

陶弘景称忍冬“今处处皆有”

国家药典委及国家药典委中药材专业委员会屠鹏飞都曾提出,从本草考证结果看,金银花的植物来源只有一种,即忍冬科植物忍冬初开的花及花蕾“忍冬”,更名系“正本清源”。

“《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称忍冬‘今处处皆有’,《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说‘忍冬在处有之’”,陆群表示,古今的本草名家,陶弘景、李时珍等都是南方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他们不可能随时跑到北方省份去考察药物资源和调药治病。在他们眼里‘随处可见’、随时可就地取材的金银花,显然包括以灰毡毛忍冬为代表的南方地区各种金银花”。

他强调,今天的“忍冬”不是历代本草著作中的“忍冬”,“如果有人非要钻牛角尖,认定本草中的‘忍冬’,就是今天药典中的‘忍冬’,那么谁能够回答:古代这些生长在南方的本草名家和方书作者,不可能没见过、也不可能没使用过其他忍冬科的植物,那么这些植物在本草著作中都叫什么名字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1:05:47 | 只看该作者
国家药典委二度回应“药材更名谋私利”

http://news.ifeng.com/a/20140816/41602809_0.shtml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8月16日 02 版)

本报北京8月15日电(记者李松涛)国家药典委今天再次发表声明,就“金银花”与“山银花”分类作出说明。该声明称,产在湖南的灰毡毛忍冬在2005版药典之前,未曾收录国家药典,而只是地方药材标准,属地方习用药材,不存在从国家药典中对其更名的问题。

8月12日,微博认证为“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微博账号“御史在途”,在微博上指责邵明立(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现任国家药典委常务副主任委员)为利益集团代言,给许多百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陆群认为,药典委将南方“金银花”改名为“山银花”,除了给南方“金银花”种植户和药厂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给中医界带来混乱、给邵明立家乡的“金银花”开发商带来巨大利益外,没有任何其他意义。

针对这一指责,药典委于12日当晚在其官方网站就相关问题作出说明。15日20时,药典委再次发出声明。

在今天的这份声明中,药典委表示,“金银花”与“山银花”在一些功效方面存在着相同性,但更应关注其内在化学成分的差异。发现差异、科学分列,是药典工作的原则,也是药典越分越细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把“金银花”和“山银花”在药典中分列出来,只会更有利于药品安全。

药典委公开的信息显示,2003年,药典委开展2005版药典立项和任务下达时,“金银花”标准修订起草工作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所)承担,黑龙江省药品检验所负责复核;“山银花”(灰毡毛忍冬)标准制定起草工作由江苏省药品检验所承担,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原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研究所)负责复核。

2004年,药典委组织专业委员会审议决定,将“金银花”、“山银花”以两种药材的形式收载入药典。鉴于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和皂苷类等成分,与“山银花”项下的红腺忍冬、毛花柱忍冬、华南忍冬成分相类似,建议统一归入“山银花”标准项下。

在专家审议的基础上,药典委对审定的标准向社会征求了意见,未收到反馈意见。

药典委认为,灰毡毛忍冬是首次列入2005年版药典,并不存在从国家药典中对其更名的问题。2000年前后,湖南当地政府为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的致富问题,组织农民大面积种植灰毡毛忍冬。由于是地方习用药材,其使用的地域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为解决这个问题,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灰毡毛忍冬上药典工作。

按照药典委的说法,在2005年之前,灰毡毛忍冬由于未列入《中国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仅作为地方习用药材,在当地使用,且不能用于国家标准的中成药生产,其产业发展较为缓慢。2005版《中国药典》将其归在“山银花”项下后,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价格上涨,用量也大幅度增长。目前,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使用“山银花”的药品有35个,500多个批准文号。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1:11:47 | 只看该作者
金银花一字之变毁一产业 药典委晒多图证两者差异

http://ucwap.ifeng.com/finance/n ... 9825&mid=azjepn

金银花山银花一字之变背后的产业之殇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自8月12日起通过微博“御史在途”实名举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微博中,陆群指责相关部门“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并称其“为利益集团代言,给数以千万计的百姓造成无比重大的经济损失”。
  记者在南方金银花主产区实地采访发现,近年来,由于2005版《中国药典》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引发争议以及部分商家网络炒作等因素,“金银花”价格一落千丈,“致富花”变成了“伤心花”。
  南方主产区:砍树毁园市场冷清
  武陵山片区、秦巴山区、黔西南地区等地是我国南方金银花主产区,作为国家在该地区重点扶持的一个主导富民产业,百万亩金银花在带领当地少数民族脱贫致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眼下正是南方金银花上市旺季,然而在全国南方金银花集散地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小沙江镇,记者看到街头十分冷清,当年车水马龙的情况早已不见,而当地农户乃至官员仍习惯性地将已被改名的“山银花”称作“金银花”。
  在街边一个早餐店,老板说,从去年开始,感觉生意大不如前。以前镇上的酒店这个时期都住满了全国各地的客人,他的早餐店每天早上都有30来个外地人来用餐,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山东是北方金银花主产区,以前也有很多山东人来隆回购买,但近年来很少有人过来。

小沙江镇是海拔1200多米的高寒山区,这里曾经一直是贫困山区,因为金银花产业才带动了当地瑶族同胞脱贫致富。然而记者在小沙江乡岩背村,却碰巧看到了一个带着小孩的女村民在砍金银花树。她说,现在种金银花不赚钱,还要搭进太多人工,不合算。在分水村,记者看到几个建成的加工厂暂时都没有生产。沿着盘山公路,记者在几个生产基地看到,不少金银花基地里部分金银花被砍掉,被玉竹、白术等其他中药材替代。
  小沙江中药材协会秘书长廖鸿顺介绍,由于金银花市场行情不好,当地老百姓对金银花种植失去信心,疏于管理,不少人在家里挣不到钱只好又出去打工。
  小沙江中药材协会会长陈明辉家有100多亩金银花,他说,一亩金银花当年可以挣到1000元钱,老百姓积极性很高。但是,现在采摘一公斤湿花,要一块多钱人工钱,只能卖两块钱,除去农药、化肥等等还要亏本。他说,2013年湿花两元一公斤,干花每公斤16元,这个价格相比当年是天壤之别,前些年每公斤干花卖46元,价格高的时候到过50元。“砍的砍了,农民也不好好管理了。”他说,估计2014年金银花将严重减产,至少减产一半。
  一字之变毁掉一个产业
  隆回县政协主席夏亦中对记者说,2005版《中国药典》将曾是金银花的忍冬科植物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和灰毡毛忍冬更名为山银花,将北方主栽品种“忍冬”列为金银花唯一植物来源。于是从此以后,南方金银花就有了一个新名字“山银花”,以此与北方金银花区别。名不正则言不顺,有着千百年药用历史和几十年人工规模化种植历史的南方金银花各主产品种被更名为“山银花”,并在市场上不允许与北方的金银花通用,“山银花吃了上火伤身”的谣言满天飞,价廉质优的南方金银花价贱滞销,花农损失惨重。
  隆回县特色产业开发办书记王志勇介绍,严重的时候,“山银花”从原来12元/千克暴跌到1.4元/千克依旧无人问津。仅以隆回县为例,年产值12亿元的南方金银花产值,贬值10亿元,直接经济损失80%以上。
  夏亦中说,导致南方金银花雪上加霜的还有网络推手的谣言。他说,2013年9月份中央和湖南媒体也分别曝光了这一真相。暗访显示,北方某公司斥资130万元聘请商界财视网文海军专题炒作,制造“山银花药性属热性,而金银花性寒味甘,如果 将 山 银 花 当 金 银 花 使 用 , 严 重 者 会 危 及 生命!”
  、“金银花药性寒,与文献记载一致;山银花药性热,与金银花药性完全相反”等网络谣言,针对山银花进行商业诽谤,损害山银花商品形象。他们还专题炒作一些凉茶企业涉嫌用山银花代替金银花属造假,有毒,上火。直指用南方金银花生产的产品为假劣产品,让南方金银花原占有70%的金银花市场主体集体失语,在使用原料上避谈南方金银花。夏亦中说,这种情况必须严厉追责,但截至目前造谣者和推动谣言者都没有被查处。
  面对这种情形,南方五省广大花农组织成立了南方金银花产业资源保护协会。他们认为,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性一模一样,《中国药典》上也是承认的,可正是这次更名直接导致了南方金银花产业的没落。协会的公开材料介绍,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药典中对山银花药性的描述与金银花一字不差,标点符号都完全一致。药典将二者分列,其给出的解释是为了“一物一名”,然而药典委亲手缔造的一个新药名“山银花”也不是“一物一名”,同样包含多种植物种类。自2005年药典改版近十年以来,药典委没有批准一家药企将原来处方中的“金银花”更改为“山银花”。2010版《药典》颁布以后使用金银花做原料的中成药药品有451个,使用山银花做原料的中成药药品只有14个。夏亦中说,“药典委一字之差,便将市场优势产业南方金银花逼到了绝路,也把贫困地区花农们的生计逼到了绝路。”
  南方花农集体呼吁科学“正名”
  “金银花”这个用了千百年的名字为何不能使用?重庆秀山县中药材办主任刘朝敏接受记者采访时很困惑。他说,金银花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饮料等领域,我国人工栽培金银花已有270多年的历史。“金银花”这个中药材名称积淀着中华医学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市场经济里,更是蕴含无限商机和巨额无形资产。它应该是忍冬科忍冬属各植物种类共同创造和拥有的财富。
  南方金银花的遭遇,引起了国内不少专家的高度关注。据媒体报道,国家药典委原秘书长姚达木表示,药典2005版改版时将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列,给南方花农收入带来巨大不利影响,让“致富花”变成了“伤心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李连达说:金银花总的供应量里面,有50%-60%是山银花,主张2015年修改药典时将山银花列入金银花项下,让金银花与山银花通用。
  记者看到一份署名“中国南方金银花资源保护协会”的呼吁书,其中提到两点要求:“1、《中国药典》2015版将目前山银花项下的植物品种与金银花项下植物品种合并,统称为金银花。2、国家食药监局立即成立专项工作组,在2015年《中国药典》改版之前,大力支持、指导、鼓励、督促处方中药味名称变更,尽快促成相关中药企业的有关产品配方中的金银花更改为山银花,至少将其中50%的金银花处方更改过来,以解决山银花卖难的燃眉之急。”
  贵州绥阳县金银花产业协会理事刘峰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各主产地的省、市、县地方政府已经向国家食药监局、药典委等职能部门就此事递交了请求函;南方五省广大花农组织成立了南方金银花产业资源保护协会,并自发组织了万人签名,寄送国家食药监局、药典委,但总是石沉大海。
  夏亦中说,南方金银花是南方老百姓的致富花,以武陵山片区为例:武陵山片区71个县中有4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少数民族乡122个,片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3,南方金银花也是当地少数民族的民族特色药材。据统计,该片区有3600万人、超过50个县市区、不同规模种植了南方金银花,南方金银花是他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药典改版更名山银花,南方金银花产业遭重创,已经靠这个产业致富的花农们重新返贫。2015年版本的《中国药典》正在修订,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听取建议,组织更多专家调研,做出科学结论。(经济参考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1:50:14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官员为山银花正名屡赴京:我们在那十分卑微

http://news.sina.com.cn/c/2014-08-19/023930706223.shtml


8月12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微博批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并呼吁现任食药监总局局长张勇“引咎辞职”。

  陆群称国家食药总局和中国药典委通过对《中国药典》的修订涉及权力腐败,“剥夺了中国南方地区千百年来对金银花的品牌权”。

  “灰毡毛忍冬”作为隆回县的支柱产业,自1963年起种植,一直被当做中药“金银花”的植物来源,一度占据全国金银花市场的半壁江山。但随着灰毡毛忍冬在2005年版、2010年版《中国药典》被命名为“山银花”,在名分上成了金银花市场的“假货”,价格一落千丈。

  隆回县试图为“山银花”正名已有两年之久,使用专家论证、政府沟通、媒体澄清、民意传递等一系列办法,均无功而返。

  8月16日,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其个人微博发布了《国家食药监总局在金银花问题上制造的谎言》。这是他就“山银花更名事件”的第二篇长文。按他的计划,还有三到四篇材料在整理当中。

  “山银花更名事件”仍在持续发酵。8月13日,隆回县政府已确定“隆回县金银花产业专项工作方案”,组建由县长马健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隆回县确定的工作内容包括“争取科研院所支持”,“向市、省、国家各级各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向上级争取支持”,“主动与各媒体进行联系沟通”,决定“组织专家加大网评力度,炒热、炒久,让这一次舆情成为南方金银花更名的转折点和着力点”。

  按照工作计划,隆回县政府接下来将“积极联络贵州绥阳、务川、重庆秀山、四川南江、广西忻城、马山、湖南的溆浦、新化、中方等县,适时召开联席会议,整合形成南方金银花产业发展合力”。

  “上火”的隆回



  2005年,第七版《中国药典》将隆回金银花——“灰毡毛忍冬”划入“山银花”的植物来源,由此引发隆回为当地这一特产正名之举

  陆群在微博客发言的第三天,8月15日,隆回县小沙江镇千余群众上街表达意愿,持续1个半小时。游行队伍打出“任何人都无权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等横幅。参与者多是“灰毡毛忍冬”(即横幅中所讲的“南方金银花”)种植户,自从这种特产从2005年被官方命名为“山银花”后,销路遭遇了大幅下滑。

  国家级贫困县隆回县从1963年开始种植隆回金银花,1983年种植面积达6000亩,上世纪90年代时政府开始推广,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早期,隆回金银花并未见诸药典及中药材标准。197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对金银花的来源收录13种忍冬属植物,其中没有隆回金银花;但随着隆回金银花影响扩大,1993年出版的《湖南省中药材标准》将“灰毡毛忍冬”(隆回金银花的植物学名称)收入其中,划入“金银花”项下。2001年,国家林业局授予隆回县“中国金银花之乡”的称号。

  对于国家级贫困县隆回县来说,金银花产业还有另外一项意义:根据国务院批复,“隆回金银花”被列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药材资源,并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武陵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波折发生在2005年,“灰毡毛忍冬”进入第七版《中国药典》,但它与其他两种忍冬属植物被取了新名字——“山银花”;金银花的植物来源从四种减少到“忍冬科植物忍冬”一种,这种植物多见于北方,以山东产量为盛。此后2010年版《中国药典》维持了这一说法。

  更名后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隆回金银花在金银花市场上逐渐萎缩。

  矛盾自此而来。当地人认为隆回金银花市场的不景气源自官方剥夺了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与财富。

  8月14日,中国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药典》将“灰毡毛忍冬”列入“山银花”名录下并没有对隆回金银花造成不利影响,反而令其“销量翻了10倍”。

  原隆回县政协副主席夏亦中不同意钱忠直的说法,他认为隆回金银花在2010年前的高速发展是因为SARS肆虐及N7N9病毒的暴发,是“老天爷帮忙”。

  花农的心病



  隆回金银花的价格从2009年的每公斤80元跌到30元不到,仍全面滞销,花农损失惨重

  游行过后,隆回县小沙江镇的药材街重又回到冷冷清清的状态,这条长约一千米的街道有200余家金银花商铺,但开门的不到30家。

  这与往年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八月正值当地隆回金银花收获上市的时候,这条街常见的景象是车水马龙,来往着采购商和装货的卡车。

  廖鸿顺是小沙江中药材协会的秘书长,也是当地首屈一指的金银花销售大户,行情好的时候,他每年能够卖出一千吨。2010年,其名下的金蕾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甚至以33.2万元的纳税额在隆回县企业纳税排行榜中排62名。现在,他的生意急遽萎缩到不到一百吨。

  隆回县特色产业办书记王志勇向新京报记者介绍,因更名等一系列影响,隆回现在的金银花种植面积从顶峰时的22万亩下降到18万亩;这18万亩中,还有花田处于弃管、弃收境况。

  在隆回县石门乡合戈村,一片约2000亩的花田杂草丛生,田边“隆回县金银花产业战略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牌子还矗立着。夏亦中介绍,这个基地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弃管。

  继续维持着的种植场,亦受到影响。在隆回县桃洪镇萌山村,记者见到了愁眉苦脸的农民焦银瑞。2010年,焦银瑞贷款加东拼西凑,共投资130万元承包了108亩地,开辟了“瑞丰金银花生态农场”。

  “今年产了一吨多干花,卖了5万多元,除去成本,赚的钱连银行利息都还不上!”焦银瑞说。

  目前,隆回县市面上的金银花价格从2009年的每公斤80元跌到30元不到,仍然全面滞销。

  小沙江镇杉木坪村村支书罗贞美响应政府号召,在2009年和弟弟承包了一千亩林地种隆回金银花,没想到刚等到产量高起来,价格就已经跌下去了,“每人亏了七八万”,罗贞美说。

  2013年,罗贞美已经不雇工人摘花了,他宁愿看着金银花烂在地里。“雇人摘花每亩要亏300元,它烂掉我还把这钱省了。”

  夏亦中回忆,隆回金银花市场的低迷始自2011年,当时一篇名为《南寒北热:金银花行情陡变》的报道在网站上传播,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常青亦发表文章《正品金银花与同属几个近缘种忍冬微量元素分析与药性初探》,两篇文章都提出,金银花性凉,降火;山银花性热,上火。

  “上火”的说法像一记重拳。

  “隆回金银花卖了几十年,一直都是当降火的药材卖的,现在说山银花上火,我们还怎么做生意呢?”夏亦中说。“上火”的说法从根本上颠覆了其市场价值,隆回金银花开始遭遇市场冷落。

  隆回县金银花在《中国药典》上被剔除出金银花名目的影响开始显露。在讲究传统的中药材市场,“山银花”在古方古籍上难觅踪迹,欲辩无词。

  向“专家”问诊



  隆回县通过组织知名专家论证了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性相同,可以通用

  要挽救隆回金银花,摆在隆回县政府面前的第一个难题是“上火”的传言。最开始,隆回认为这是个学术问题。

  2013年7月,在湖南省副省长李友志的批示下,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召开“‘金银花’正名专家论证会议”,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中医药专家参加。会议确认了山银花的降火作用,并认为“将山银花正名为金银花是当务之急”。

  隆回方面认为“仅有省一级专家的论证仍然不够”。夏亦中介绍,隆回方面通过邵阳老乡、湖南正清制药集团执行董事梁小君的关系,辗转联系到中国中药协会。

  在中国中医药协会组织下,2013年7月,一群业内顶级专家在北京召开“山银花药用问题专题研讨会”。

  “来开会的是中医药界最权威、最豪华的阵容了。”夏亦中拿出签到册,上面显示与会专家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中国药典委原秘书长姚达木、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张世臣、中国药检院首席科学家林瑞超等11人。

  会议形成了一份专家意见书,形成三点主要意见:1.“山银花”与“金银花”两种药材药理相通、药性相同,可以通用。2.2005年前使用金银花的复方,金银花与山银花已经通用的仍可通用。3.在修订2015年版中国药典时,可研究恢复1977-2000年版中国药典关于金银花的表述,金银花的植物来源为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

  8月17日,在给新京报记者的邮件中,姚达木确认了他当时确实与会,且认同上述三项意见,他表示至今也仍然坚持这些观点。

  在邮件中,姚达木还着重强调,“两花”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均相同,复方制剂可以互通互用。此外,他还认为,山银花是“热性药”,“代用金银花可危及病人安全”,这类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夏亦中说,拿到专家意见书,他“如获至宝”。随后,他将盖了中国中药协会公章,11位专家签名的专家意见书送至食药总局和药典委。

  但这份“宝贝”并未获得理想的结果。它就此石沉大海,无论是药典委还是食药总局,均未给出任何答复。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21:50:35 | 只看该作者
进京求“正名”



  隆回基层官员多次赴京向食药总局和药典委反映情况,但未获解决,还曾被当做上访群众

  为求给山银花正名,隆回县从县长到特色产业办,各级官员没少往北京跑。一开始,隆回县的基层官员以单枪匹马的方式反映情况。但到了北京,他们发现连药典委大门都进不去。

  因为需要预约才能进门,来自隆回的基层官员们往往约不到负责的领导,常被拦在门外。好在国资委与药典委共用一个大门,一位国资委工作的隆回籍老乡,每次把他们领进去。

  “我们在那里十分卑微。”夏亦中说。

  隆回县也同时寻求上级政府的庇护。2013年5月,隆回县政府向邵阳市人民政府呈示了《关于支持将“灰毡毛忍冬”列为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药典>金银花名下的请示》,由隆回县县长马健强签发。

  2013年6月,这份文件由邵阳市政府向湖南省政府进行请示;7月,湖南省政府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函,称“2005年版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把忍冬作为金银花药材的唯一植物来源”,引发了“割裂中医药文化传承、引起全国金银花南北产区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与此同时,重庆市政府向国家食药监局去函,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2013年9月,湖南、重庆、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的五省市十个县联名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请示,要求将山银花与金银花通用。

  在这份盖了十个县政府公章的文件中,“灰毡毛忍冬”种植地区政府的委屈之情溢于纸面——“我们认为,药典分列后,在制定国家药品标准方面没有平等地对待历史上一直和金银花通用的‘山银花’。”

  多个省市的去函达到了一定效果。2013年8月,中国药典委秘书长张伟、副秘书长王平、首席专家钱忠直专程赴湖南长沙针对“金银花与山银花”来源之争问题进行调研,表示会“想办法、给出路”,“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随后,隆回县副县长黄仕军带队,再次赴中国药典委反映情况。当问及隆回金银花的出路和当地花农该怎么办时,对方负责人回答称“改种”、“挖掉”。

  隆回县特色产业办主任马社军回忆起与药典委官员的交涉仍十分气愤,“我们3600万花农种了50多万亩,你的回答就是改种、挖掉!”

  今年5月,为了进京劝回上访民众,夏亦中、马社军顺便去了食药总局反映情况。因为约不到负责领导,在门口站了一上午后,两人只好来到食药总局的信访接待处反映情况。由于没带介绍信和工作证,他俩一度被当做上访群众。

  马社军总结,“去了这几趟,我确确实实感受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病急乱投医



  为了给灰毡毛忍冬正名,隆回花农组织了游行;隆回县则数次借助媒体做报道,但都收效不大

  为了给灰毡毛忍冬正名,除了寻求专家论证、通过政府发函,隆回县上上下下还想了很多办法。夏亦中戏谑地称之为“病急乱投医”。但均以失败告终。

  2013年5月,隆回县花农举行游行,打出“为山银花正名”等横幅,并与临近的新化县花农进行万人签名,并于2014年春节前将180米的万人签名快递至国家食药总局,希望引起高层重视。

  2013年7月,隆回县花农推举出廖鸿顺等六名花农为代表进京反映情况,此后隆回、重庆等地的80多名花农在北京进行持续上访。

  2014年4月初,中国药典委中医处副处长石上梅接待了花农代表廖鸿顺。廖提出两点要求:支持山银花与金银花通用,并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为山银花正名。

  2014年6月,中国药典委出具了《对湖南等地药农代表有关“山银花”问题答复函》。不过,这份久候的《答复函》拒绝了花农的所有要求。

  由于对山银花的质疑最初发轫于媒体,隆回县希望借媒体的澄清来还原清白。2013年7月和8月,中央台13套和7套都播出节目澄清“山银花上火”言论无根据,并引用专家观点称“金银花和山银花都可以清热解毒,二者临床使用区别不大”。

  湖南卫视在2013年9月作出长达30余期的连续报道,称网络上所流传对山银花的攻击,实际上是重庆一家名为“商界永道”的公关公司的恶意行为。

  “我们办法想尽了,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湖南和北京到处求人,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讲。”夏亦中说。“但这些都没有用。”

  2013年,隆回县金银花的产量下滑,出现弃种、弃管、弃采的情况。

  2014年5月,隆回县政府的工作人员在长沙找到了陆群,反映了情况。因为忙,陆群把这事儿在手边搁了几个月。

  8月12日,陆群在微博发帖,为隆回山银花正名。

  新京报首席记者 曾鸣 实习生 孙贝贝 湖南省隆回报道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8:43:04 | 只看该作者
药典委首席专家:山银花跌价因硫磺熏蒸事件影响

    南北金银花之争仍旧胜负未明,但争论本身已有了诸多外延。

  面对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的轮番质疑,国家药监局及其下属的药典委,在8月12日、8月15日两次公开回应,试图将争论拉回学术范畴,但回应内容并没有让外界满意。

  8月13日,国家药典委首席专家钱忠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表“金银花是滕本植物,而灰毡毛忍冬是灌木”的言论,这让外界直接质疑国家药典委的专业水平。

  而当舆论纷纷讨论争论背后的经济利益时,8月17日,陆群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澄清举报背后的动机。“我的亲友和熟人没有一个从事金银花种植和销售,我也不认识这方面的人。”陆群说道。

  时代周报记者历时一周深入湖南隆回试图厘清南北金银花争论背后的故事。记者发现,金银花之争在涉及地方、企业经济利益博弈的同时,也指向了中医如何科学化的大命题。

  隆回县困局

  立秋前后,本是金银花收获和交易的旺季,但在“全国最大的金银花集散中心” 隆回县小沙江镇,却显得相当冷清。镇上的中药材街长达1公里,有300多家店铺,但时代周报记者却只看到不到30家店铺开门营业。

  “仓库内囤积的金银花已有200多吨,大部分是去年累积下来的。”48岁的彭旭花从事金银花销售已近20年,她一边指挥工人将囤积的金银花倒腾出来晾晒,一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而不堪巨量囤货的经销商邹明伟则直接选择了关门。据其介绍,他曾给三精制药等一些北方大型药厂供应金银花超过15年,年供应量在1000吨左右。“以前一年赚50万元不成问题,现在想保本都难。”

  “原来我们的产业达到了12亿元,现在按目前的市场价格来推算的话,产值仅有两个亿。”谈到目前的隆回金银花产业,当地一名官员忧心忡忡地说道。

  花农受到的损失则更为直接,小沙江镇杉木坪村村支书罗贞美在2009年和弟弟承包了1000亩林地种植“南方金银花”,没想到等到2012年7月份采摘时,价格就已经跌下去了,“每人亏了七八万”,罗贞美说。

  从2012年至今,罗贞美已不再雇工人摘花了,他宁愿看着花烂在地里。“雇人摘花每亩要亏300元,它烂掉我还把这钱省了。”

  小沙江镇只是“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的一个缩影。位于湖南西南部的隆回县,总面积2866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其种植的“南方金银花”(灰毡毛忍冬)一度占据全国金银花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而据主管当地金银花产业的隆回县特色产业办书记王志勇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隆回现在的金银花种植面积从顶峰时的22万亩下降到18万亩;这18万亩中,还有花田处于弃管、弃收的境况。

  困局源于更名?

  从时代周报记者掌握的材料看来,价格下降和滞销是造成隆回当地的金银花市场萧条的直接原因。

  据了解,隆回金银花的价格从2009年的每公斤80元跌到30元不到,但仍全面滞销。“以前多是外地的公司或经销商过来直接订购,今年以来,基本没大公司过来订购了。”当地多位金银花从业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而记者注意到,隆回当地的大部分人目前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归结于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将“灰毡毛忍冬”列入“山银花”名录,而排除在了金银花名录之外。

  对此,中国药典委员会首席专家钱忠直在8月14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更名并没有对隆回金银花造成不利影响,2005年之后,隆回当地的金银花“销量翻了10倍”。

  隆回县政协原副主席夏亦中不同意钱忠直的说法,他认为隆回金银花在2010年前的高速发展是因为SARS肆虐及禽流感病毒的暴发。

  而从时代周报记者拿到的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统计表来看,从2005年到2010年,隆回县的金银花种植面积持续上涨,而2010年之后,种植面积才逐渐下滑,2013年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为17.5万亩,仍然高于2005年的16.7万亩。

  “南方金银花(山银花)的价格一直比北方金银花要低”。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秘书长付晓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山银花的价格在历史上来讲,始终比金银花的价格低,金银花的价格在50-80元的时候,山银花的价格为十几块钱,付晓认为,导致价格悬殊的原因是山银花的产量高,但用途不如金银花广泛。

  但与北方金银花相比,南方金银花由于花朵密集、采摘成本比北方低3-5倍,所以亩产量是北方的2-3倍,“北方金银花价格居高不下,而南方金银花一度占到了全国金银花市场70%的份额”。

  令外界感到不解的是,缘何在2005年修典之后,南方金银花的价格却没有出现大规模影响和波动,而偏偏在2010年再次修改药典之后,价格急转直下。

  小沙江镇中药材协会会长陈明辉回忆,隆回金银花市场的低迷始自2011年,当时有人在网上炒作称,金银花性凉,降火;山银花性热,上火。

  “纯属无稽之谈”,陈明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隆回金银花卖了几十年,一直都是当降火的药材卖的,“现在说山银花上火,我们还怎么做生意呢?”“上火”的说法从根本上颠覆了其市场价值,隆回金银花开始遭遇市场冷落。

  而在钱忠直看来,去年3月26日央视曝光隆回当地用硫磺熏蒸的报道让山银花的产地信誉大受打击,才是“南方金银花”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

  夏亦中向时代周报记者坦承,当时央视曝光隆回当地用硫磺熏蒸金银花的新闻后,第二天国家食药总局即派人下来严查,隆回当地金银花农户吓得不行,立即烧掉了大量的经硫磺熏蒸处理的金银花。

  但他不认为硫磺事件是让金银花销量下跌的主要原因,“隆回金银花的价格和数量是由市场决定的,钱忠直没有数据支撑。”夏亦中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2011年5月21日中国食品科技网的一篇报道中,钱忠直曾公开表示,中国药典并未明令禁止硫磺熏蒸药材,在他看来,硫磺熏蒸药材可以正常使用,但要杜绝滥用、滥熏。

  穷则思变?

  尽管陆群一再强调为“山银花”正名没有任何私人利益,但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南北金银花之争难免涉及到诸多经济利益的背后推动。

  地方经济是最为显著的指标。“隆回县穷怕了,直到找到金银花经济这条路,如今销量停滞不前,隆回是怕又要回到以前的穷日子。”夏亦中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

  其核心原因在处方问题。药典更名对医药生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为药品的处方成分备案和药典是直接对应的,一旦改名,药品处方成分亦需重新备案。

  据公开资料,目前使用金银花作原料的中成药药品有451个,使用山银花为原料的中成药药品只有14个,且用量十分有限。

  按2005版以后的药典,以金银花为原料的各行业,标注金银花名称的产品,只能以忍冬为原料,否则涉嫌诈骗。

  2006年,国家食药监局出台文件规定:对于被药典新更名的中药材,对照原来市场使用情况,“允许相关的中医药处方,依照新名字做相应的改变”。

  依照这一文件精神,原来使用山银花的药企,仍旧允许使用山银花。然而现实中当药企想要恢复使用山银花,却受到多番阻拦。这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南方金银花采购量的下滑。

  隆回县当地官员认为,南方金银花更名山银花后,“南方金银花原来在全国市场的70%市场份额,一夜之间归零。”

  而与之相对的是北方金银花市场,近年来,以山东平邑、河南封丘、河北巨鹿为代表的金银花产区经济发展迅猛。

  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秘书付晓在早前接受媒体时承认,2005年药典的修改确实给了平邑金银花更大的发展空间,这对当地金银花确实是不小的提振。

  “最近三四年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比较稳定,没有太大变化。”付晓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数据显示,2013年整个平邑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在65万亩左右,干花总产量在1.75吨左右。

  另一个问题在于,虽然国家食药总局明令以金银花为处方和原料的企业,不能使用山银花,但依然有大量南方山银花被北方药企和采购商以低廉的价格买走,来作为金银花高价出售,这让生产“南方金银花”的地区感到不公平。

  事实上,“南方金银花”产区的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方法试图改变现状。

  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文件显示:邵阳市政府于2013年6月8日发给湖南省政府的公函,希望省政府出面协调在2015年版药典中,将山银花重新纳入金银花。

  湖南省政府于2013年7月11日发给食药监的公函里,希望将山银花重新列入金银花。

  同时,湖南、贵州、四川、重庆等10省市联合致函食药总局,恳请明确金银花的复方制剂品种,允许山银花与金银花通用。

  隆回当地主政者认为,重新更名会拯救当地山银花产业。2014年8月13日,隆回县政府已确定“隆回县金银花产业专项工作方案”,组建由县长马健强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隆回县确定的工作内容包括“争取科研院所支持”,“向市、省、国家各级各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向上级争取支持”,“主动与各媒体进行联系沟通”,决定“组织专家加大网评力度,炒热、炒久,让这一次舆情成为南方金银花更名的转折点和着力点”。

  8月15日,隆回县小沙江镇千余群众上街表达意愿,持续一个半小时。游行队伍打出“任何人都无权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等横幅。参与者多是当地种植户。

  隆回县当地政府的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坦承,他们也是万般无奈找到陆群也。

  从目前来看,推动山银花重新命名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这其中饱含地方农业经济和吸引投资的压力。

  时代周报记者独家获悉,8月8日,国药控股(隆回)大健康产业园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在长沙正式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后者拟投资15亿元,打造以金银花产业为龙头的湖南(隆回)大健康科技产业园。

  “该项目的签约和落地,对隆回金银花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隆回县当地一名政府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8-21 18:43:35 | 只看该作者
    中药材如何科学划分?

  抛开经济利益的推动,南北金银花之争,涉及中药材如何科学化的问题。

  面对陆群在微博上的“开炮”,国家药典委在官网上先后两次放出关于金银花、山银花分类有关问题的图文说明,从药用历史、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化学成分、药用安全和正本清源原则等方面作出解释。

  但如何划分才更加科学值得探讨,这其中涉及到,南方金银花是否能与北方金银花混用,是否可以替代忍冬的药效,这样的更名有无必要等诸多问题。

  根据媒体报道,中医学界公认的说法是: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效是绿原酸、挥发油、黄酮类、三萜皂甙等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西医学界普遍认为两者的差别主要在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有别。

  《中国药典》2005年版、2010年版将“金银花”与“山银花”明确分列为两种中药材,但对二者的“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表述却完全相同。二者均可用于治疗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既然药典委认为金银花与山银花的药理药性具有一致性,那么,以名字、地域区分两者的意义何在?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生物学教授张贵君表示,药典中还存在大量药性相左、药名相同的药物,均未进行更名和分列。2005年药典中将金银花与山银花药材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表述为完全相同,缺乏基原方面的验证。

  夏亦中表示,如今国家给南方金银花命了山银花这个陌生的名字,医生不知道这个药,药师不知道如何用,病人不能接受,企业不敢用,市场不能接受。

  而一些传统中医学者对于药典委专家使用西医的角度和方法去分析和归类中药材感到排斥,在他们看来,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中药材的分类只注重疗效和作用。

  但另一些医学人士则表示,作为药物,必须满足有效成分明确、药理毒理特性明确、制备和检测方式明确等诸多要求。

  根据药典指引,实践中区分山银花与金银花也是一笔“糊涂账”。2005版药典标准规定金银花(忍冬)木犀草苷含量为1%,但北方大部分地区金银花(忍冬)达不到该标准,2010版药典又将该标准降为0.5%。

  2005年版《中国药典》分列的品种包括金银花在内有六个。金银花和山银花除了都含绿原酸有效成分,前者还增加木犀草苷的测量标准,但两者在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上都相同,这似乎无法说服人。

  一名中医药专家认为,许多中药材有一个共同的软肋,即不能谈化学成分,因为一谈成分,现代医学认为有毒的物质,就会被拿来说事。

  但现代西方医学认为,只要内含有毒成分,就会被禁止。这也是中药材难以走出国门的原因所在。

  事实上,一些经受过几百年实践检验的良方,之所以不敢高调行事,不能成规模地生产,正是因为它经不起现在医学动辄在分子层面的成分分析,按照当前的医学和法律标准,只要过度讨论内在成分,许多中药材或方剂难免遭受质疑。

  北京大学免疫学系的王月丹博士称,中药在古代是以产地和形态等来鉴定,目前这种以化学成分为标准的中药鉴定体系应该检讨,应该结合传统的鉴定方法,以免个别不良企业钻标准的漏洞,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的风险。

  事实上,在学界看来,让植物药原植物进入国家药典,这种行为本身就为争端埋下了祸根。

  有学者认为,药材原植物经受太多变量,即使在满足其所规定的标准下,其他成分的含量和功效也是不明确的。同时,原植物在分类学、命名学上的争议,以及传统用途和现代分类学之间的矛盾,也让药典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无论下一版药典如何修正山银花和金银花的归属问题,只要收录原植物,那么这种争端还会继续存在下去。”一位不愿具名的植物分子生物学专家在果壳网上表示。

  链接

  陆群舌战食药监总局实录:

  8月12日

  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

  实名举报国家食药总局为利益集团代言,把中国南方地区传承上千年的“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这是个严重的腐败问题。

  食药总局:

  鉴于实践中金银花、山银花药材在药用历史、来源、性状、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差异,经过专业委员会审定,2005版《中国药典》将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进入药典目录。

  陆群:

  为了搞垮南方金银花产业,以山东“九间棚”为代表的无良企业斥巨资公关,先修改国家药典,再造谣毁谤南方金银花“上火”。

  九间棚总经理廉士东:

  公司与2005年版和现行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制定和修改没有关系,公司对国家药监局和国家药典委员会及其领导和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任何公关行为。

  8月13日

  陆群:

  某局为掩盖严重问题,向上级汇假报,用谎言欺骗公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食药总局:

  中药材收载入《中国药典》的审定过程,属于国家药典委员会承担的专业技术事务,由其组织多位相关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独立评审确定。

  关于实名举报问题,中央纪委驻总局纪检组已向中央纪委相关部门做了专门报告。

  8月14日

  国家药典委首席专家钱忠直:

  隆回花农受害与药典改名无关,去年3月26日央视曝光当地用硫磺熏蒸,让山银花变脸的新闻,是个拐点,产地信誉没了,所以别人不认。

  陆群:

  钱忠直说湖南、贵州等地的金银花不是金银花,但国家林业局2001年就授予湖南隆回县“中国金银花之乡”称号,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授予其金银花原产地标志。

  8月15日

  药典委:

  药物要精确到克,甚至到毫克。药物起作用的是其内在化学成分,既能治病也会有副作用,有时稍有差池,就会带来疗效和安全风险的巨大差异。

  陆群再次在《金银花改名闹剧的缘起》一文中,将矛头指向国家食药总局的“腐败”。

  “2004年前后,正是食药总局最腐败的时期,也是‘非典’之后金银花价格暴涨的时期,药典委启动了国家药典的修订工作。主管这一工作的是食药总局常务副局长兼药典委副主任委员邵明立(2005年起任局长,后兼任药典委主任委员,山东籍)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药典委副主任委员李振吉(山东籍)。”

  陆群:

  无论是历代本草名著对金银花的性味描述,还是现代科技的检测,都证明金银花对人体基本无毒害。

  8月16日

  陆群:

  国家药典委“首席专家”钱忠直的系列奇葩言论,如“山银花是灌木,金银花是藤本植物”,“南方花农是毒蛇”,“我们帮忙把山银花写进了药典”等,暴露了他假专家、真掮客的本质。
19
发表于 2014-8-22 07:46:35 | 只看该作者
不明觉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5-4 20:09 , Processed in 0.54482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