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752|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传商品电子监管停止执行 入网不再强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9:03: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商场里仍有部分商品上面标注有电子监管入网编码  商报记者 程实 /摄
  曾被宣称是帮助企业打假、帮助消费者识假、帮助质检部门监管的多方多赢的举措——商品“电子监管”,最近又传出停止执行。省质监部门给出的明确说法是,电子监管网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入不入网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不过,这项原本打算让商品像人用身份证一样,“一物一码”的“电子监管”措施,在河南实施两年来,有近3000家企业入网,结果没起到打假识假作用,企业所交的近200万入网费也打了水漂。
  ■商报记者 齐亚琼
  ■ 缘起
  不入网会给企业使绊子
  我省近3000家企业“积极”入网
  “购买商品是真是假,通过终端机轻轻一扫,就知道了。”从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进入河南推广的电子监管网,执行至今已两年多了。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省质监局)和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国检)来负责,向全省企业推广入网,企业商品一旦入电子监管网,帮助企业打假、帮助消费者识假、帮助质监部门监管等均能一一实现。
  中国电子监管网信息显示,河南有2829家企业入网。在中部六省中,除了湖南3786家企业入网外,河南的入网企业数字位居第三。
  由省质监局大力支持,我省入网企业数量迅速增加。郑州市一家服装生产企业有关人士直言:“当时不入网,听说下半年就让参加省里名优企业评选,还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和组织代码证年审也会被卡壳,谁敢不入网啊?”
  ■ 现状
  市场鲜见赋码产品
  超市嫌电子监管商品编码“碍事”
  电子监管码在河南推行两年多以来,对消费者来说,“电子监管”仍旧是一个陌生名词。
  电子监管网网站统计显示,河南入网的2829家企业中,只有上千种产品赋码。大部分入网的企业赋码数量是“0”。商报记者在对郑州市易初莲花超市紫荆山路店,丹尼斯超市人民路店走访时,发现市场鲜见赋码产品,即便网站显示有十几种赋码产品,超市里包装也不见编码。 
  当初,省质监局有关负责人称,消费者在超市购买到电子监管码商品,在超市终端机“一扫”16位或20位编码,真假信息一览无余。时至今日,郑州市没有一家商场配有电子监管终端机。
  “那个编码跟我们超市条形码很像,超市里有几种商品好像带有电子编码了,但总听说有收银员错把电子编码当条形码,影响收款时间。”郑州市一家大型超市有关人士说,超市有数万种商品,如果有一种商品不入网,都将影响超市信誉。“如果电子监管网不推行了,我们会建议那几种带有电子监管码的商品,赶紧撤掉编码,别影响大局。”
  ■ 后悔
  交了钱却没享受切实服务
  企业200万入网费打了水漂?
  在对一些入网企业采访中,商报记者听到企业对电子监管网更多的是抱怨,还有人质疑:“近3000家交了近200万的入网费,对企业没用,这入网费打水漂了?”
  “我们是第一批入网的企业,大概在2006年年底就接到省质监局通知,去开会要求加入电子监管网。”昨日,我省一家食品企业有关负责人给商报记者算了一笔账,该企业去年年初交了600元,加入了电子监管网,“刚开始在生产线试行了一段时间,操作性不强,还有很多不便。”
  这位负责人说,“试行中,中信国检收了600元之后,给了我们一防伪编码库,这些编码要企业自己往电脑里输入。我们一天可能要生产几百万包产品,一个商品一个编码,我们就要人工输入几百万个编码,这太不现实了。”
  试行中还发现电子监管网在帮助企业打假、消费者识假方面,都有漏洞,“其实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防伪系统,还没有我们企业目前自身的防伪技术高。”除了这些,这位负责人说,更严重的问题就是,电子监管网显示的信息太详细,销量等对企业来说,是核心的商业机密也被公开,“这是最不愿使用电子监管网的原因。”
  ■ 根源
  借质监部门“渠道”
  2套防伪系统在河南同时推广
  其实,这不是质检部门第一次委托企业,来向企业推广防伪系统了。
  比电子监管网推广时间还要早一年,国家质检总局还与北京一家企业推广防伪系统,推广的理由是:依托质检部门的12365热线,把编码通过400或800热线,进行对商品防伪查询。
  这样的防伪查询从去年上半年进入河南,向企业推广。不过这家防伪企业推广一年多以来,只有500多家企业入网。目前河南除了郑州、平顶山、漯河、商丘4个市地,质检部门没有开通12365热线,推广工作也不能顺利进行。
  “12365热线,像工商部门的12315热线一样,主要是为了方便消费者投诉、举报的。但全国像郑州这样的省会城市至今没开通12365热线,不多见。”省质监局有关人士透露,其实今年3月份、9月份,就两次传出省质监局要开通郑州的12365热线,但后来开通没几天又暂停了,“那时省质监部门在推广电子监管网,不知道是不是受这个影响,开通热线一度推迟。”
  ■ 进展
  电子监管入网不再强制
  入不入网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省质监局人士介绍,目前企业依托质监部门推广的两套防伪系统,终于“平起平坐”了。
  之前,依托12365热线推广防伪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下发过通知,但不作硬性要求,是否入网全凭企业自己决定。而电子监管网则一开始到河南就显示出“强势地位”,国家质检总局去年11月份就下发通知,要求今年7月1日前,食品、化妆品等的首批9类69种入网产品,要强制入网。后来国家质检总局已经作出调整决定,要求暂缓执行,强制入网时间推迟到今年12底前。
  不过,最近我省部分企业已得到口头消息,电子监管网暂时停止了,交费超过一年的企业暂时也没有接到“续费”通知。昨日,省质监局质量处有关人士称,目前入不入电子监管网,企业自己决定入网时间和赋码方式,质监部门不再强制要求。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9:07:05 | 只看该作者
比电子监管网推广时间还要早一年,国家质检总局还与北京一家企业推广防伪系统,推广的理由是:依托质检部门的12365热线,把编码通过400或800热线,进行对商品防伪查询。
比电子监管网推广时间还要早一年,国家质检总局还与北京一家企业推广防伪系统,推广的理由是:依托质检部门的12365热线,把编码通过400或800热线,进行对商品防伪查询。
比电子监管网推广时间还要早一年,国家质检总局还与北京一家企业推广防伪系统,推广的理由是:依托质检部门的12365热线,把编码通过400或800热线,进行对商品防伪查询。
硬座
发表于 2008-12-25 09:52:10 | 只看该作者
新闻挺不靠谱,但是造成这状况的原因还是在国家局没有明确的表态。
板凳
发表于 2008-12-25 10:06:02 | 只看该作者
假新闻 !

电子监管码怎么能“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入不入网由企业自己说了算”?

没有了推进力,谁还会干?

电子监管码不仅要搞,而且要大搞特搞!
地板
发表于 2008-12-25 10:15:3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防伪公司出钱写的有偿新闻,现在防伪公司的业务员就拿着这几个新闻出去谈业务.但总体效果不好.
总的来说,我个人建议对一些不是最紧要的产品要暂时防宽和放松,企业基础太差.小企业太多,在到处都是漏洞的情况下,不能考虑单个漏洞的问题.
这也是药监网和质检网之间最大的差距,药监网是直接达到监管应用要求,质检网只能先要求入网和赋码,这是现实情况.

药品监管网的要求是:第一步就要达到重要药品的"使用监管"和"召回应用",这也是药监局腰杆硬的地方.包括,一类药品(麻醉等),二类药品(精神药等),血液制品,中药注射液等,就算是未来实施到处方药和重点非处方药都很正常.非处方非重点药和保健品估计就阶段性自愿了,因为就算是美国也没勇气把全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2010年完成.
6
发表于 2008-12-25 10: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硬座 的帖子

不是不表态,是在两会前的班子问题.唉,班子问题,我国的一大特色.
7
发表于 2008-12-25 10:1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板凳 的帖子

我还是建议阶段性的让一部分品类企业自己说了算.
8
发表于 2008-12-25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这话说的不是事实,,,条码没有强制推广过 ,但企业一样主动应用吗。
一件好事,不到时机当然推不动,掺杂私人或小集团利益,那一般来说都短命。。。举个例子,代码这个东西我们推广,但没有银行税务等应用,一样关张,,,,社会有人用,政府推广,企业会主动参加。
9
发表于 2008-12-25 10:20:28 | 只看该作者
河南质监的12365防伪系统已经投资建成了,这可是自留地啊.
而北京12365防伪的承包商在部分省又伤害了地方利益,但在部分地区又产生了地方利益.

这份乱啊
10
发表于 2008-12-25 10:23: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楼 的帖子

AYY网兄,我刚才在你楼上.
商品条码问题确实很特殊,总的来说是POSS机系统建立了一套商超收银和管理体系,这个可是可遇不可得的东西.

才第一年,后边是事情好长着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5-3 18:46 , Processed in 0.73245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