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论如何更好的推动质检机构市场化发展(2)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2 11:53: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zhengwen.ciqcid.com/lgxd/47749.html  此文为质监事业十二五规划征文作品选登的完整版:

三 市场化必须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市场化的前提与基础是市场需求与足够充分的参与竞争的生产要素。我国幅原辽阔,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内陆活分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产力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发达地区,特别是广东、深圳、上海、浙江等珠三角、长三角的一些主要经济区,区域产业结构相较合理,企业数量与规模庞大,主要以板状和块状的产业集群模式集中发展,行业规模与总量较大,发展针对性较强,技术性与市场性发展框架完善,产品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都较发达,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与公平交易的环境良好。企业的质量意识与维权意识较强,为了减少产品售后质量维护费用和打造品牌效应,企业愿意选择第三方机构对产品质量状况进行验证和评估,以期符合国内产品质量法规和出口地的相关技术规定,避免贸易门槛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检测的需求较大,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检测市场。因此,这些区域的质检机构通过全面市场化能够更有效的配置资源,迎合市场需要,以获取自身的发展。使当地政府可以集中更多的资金促进高端检验机构的发展。
但是中、西部省份经济相对不发达,行业发展不均衡,企业数量与经济总量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问题。一是,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主动需求不足,无法满足质检机构的产能;二是,质检机构低领域重复建设,技术水平的低层面徘徊,无法适应高端企业的发展需要;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优不胜、劣不汰”现象突出,严重打击了正规企业的守法、诚信的积极性,进一步的压制了检测市场的发展。有市场的没能力,检不了;市场不足的抢生意,吃不饱;四是,部分质检机构打着“发展”的幌子,将市场化简单成企业化,片面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损害了质检市场的公正与公平,增强了政府、市场、企业、消费者等多方的不信任度,极大的增加了维护质量安全与社会诚信体系的社会公共成本,即不利于质检机构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区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没有市场的市场化是难以发展的,强行为之,或是“借壳”而为,只可能形成两种结果:一是,进一步的依附于行政力,使得弱者更弱,强者不强,造成公共服务有效性与产出效率无法最优。另外,虽然不能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但却有利于降低权力寻租的成本;二是,进一步向企业化发展,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危害或是出场质检机构的公信力,极有可能加速市场信息不对等进而影响市场秩序。而这两种结果都不是市场化的原始出发点,仅是对公共领域市场化的一种扭曲。
正确认识质检机构所处的区位优、劣势 ,找准本区域检测市场热点与基点,是质检机构市场化的基础。中、西部省份质检机构的市场化发展必须与本地区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盲目的照搬东部发达区域的市场化经验。内陆欠发达省份的地方政府与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该努力的承担起市场发展前期的投入与责任,不能一推了之,更不能放任自流,要有步骤、有先后、有缓急的实施和推进市场化进程。
因此,区域发展不均衡与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决定质检机构市场化进度安排的重要因素,必须慎重考虑,稳步推进。
四 坚持走符合中国特色的质检机构市场化道路
我们知道市场是无法保证公平的。西方质检机构的市场化发展与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较完善的市场体制、法制环境密不可分,是与市场经济共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民营机构的经营模式在具备“灵活、高效”的同时,也存在“为利是图”的劣根性。发生市场失灵时,民营机构在权衡利弊后,有可能会做出一些影响独立性与公正性的举措,不能完全倚重其解决市场公平问题。所以,西方质检机构发展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宜于中国国情与中国社会的发展需求。
不管是有效竞争不足或是恶意竞争过度,其体制根源在于“放权过度、约束不足”。“市场化并不仅仅意味着放权,还包括制约机制的建立。真正的市场化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干预和管理的减少;二是,内部权力制约和平衡机制的形成 ”[7]。
笔者认为,我国质检机构市场化要密切联系国情,与当前的经济发展及社会法制建设相适应,坚持走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化发展道路。既要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又要体现出社会主义体制在公共利益上的优越性,坚持在发展过程中做到公利性与自利性相兼顾。所以,质检机构的市场化应该具有的特征是:多成份构成,多渠道参与,多元化竞争的市场化体系;在公利性为首要原则的基础上鼓励自主发展;保证国有质检机构在市场中的相对优势;以适度竞争促进公共服务成本的降低与效率的提高;强有力的社会约束与问题机制与市场清退机制;最终实现公共服务质量与效率的均衡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进一步推动市场化进程,实现质检机构的科学发展。
    1.培育竞争市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势必改变国民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检验市场繁荣可待。现阶段,我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弱,区域发展也不平衡,大部分国民的消费还是基于满足使用,企业与消费者在质量方面的意识虽有提高,但对追求更高生活质量仍较皮软。要市场化,着先就要加大对市场的培育,要为市场成长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环境,大力提倡以“诚信为本”的社会文化,要使质量消费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2.扶持民营中介机构参与共同发展。当不同结构、层面的竞争元素相互制衡,并在竞争趋于平稳时,所有参与者不管愿意如何,都只能接受市场规则,寄希望于外界强制力对市场的影响而达成的妥协将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因此,从长远来看应该在数量上与质量上大力扶持与发展民营机构和鼓励非营利性中介组织参与市场建设,给予他们参与平等竞争所必须的地位与资源。
3.提高国有质检机构竞争能力。要加快对国有质检机构能力的提质改造,迅速提高国有质检机构的竞争实力,扭转当前在低端排徊的发展颓势。以省为单位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区域技术机构一体化发展,重新整合优化已有资源,将有限的资金集中投入,组建检验集团,改造提升一批硬件优势明显,研发实力雄厚,管理水平突出的区域性工程研发中心,使其能够适应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并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区域内业务的协调,强调根据能力差异发展。“对量大面广的项目要分权到基层;对量少、跨地域、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及攻关项目、填补空白项目应让有能力机构承担”[8]。
4.建立检验市场与区域经济相关发展的协调机制。必须拼弃重复投入的冲动,通过扎身服务本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合理调整布局,实现差异化发展。要研究如何在把好厂门关的同时,实现厂门关向国门关前移,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打通区域间生产资源的流动通道,提高区域产业辐射能力。明确参与检验市场的各竞争元素的功能定位,并积极开展分类指导。
5. 加强质检机构的文化建设。市场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影响和干扰发展的一些思潮,要依重积极向上的、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帮助质检队伍排除不利干扰,坚持以科学、正义、诚信、公平、发展为核心思想构建质检文化体系,形成巨大的文化驱动力和组织向心力,抵制市场化过程中价值取向与发展目标上的混乱,遏制少部分不良风气影响质检机构健康发展的主流。
6. 加快质检机构的去行政化。目前,各级质检机构间的“抢夺”现象根其原因,还是传统的行政意识在做怪,正是因为计划时代遗留的特权思想及千丝万缕的历史瓜葛使得质检机构间或多或少会不自觉的利用“挂靠”的影响力和优势参与市场,这样的竞争从一开始就包含有行政权力的较量。因此,质检机构想要市场化发展,实现公平竞争,必须逐步实现去行政化。
7.建立与完善问责机制。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多层面去分析,但“所有问题的根由最终都少不了与政府责任的瓜葛。保证市场化发展方向的正确性,政府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9]。因此,政府应建立合理有效的问责机制,防止随市场化的深入造成部门自利因素对公共服务的侵蚀和影响,避免过度市场化对公共利益的损害。加强对市场收益的财务管理,严格限制非发展性支出的增长,控制质检机构管理层面与员工的收入增长方式与幅度,并赋予客户更大的权力去评价或影响质检机构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5-7 06:03 , Processed in 0.54443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