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把实体经济遇到的困难首先归咎于政府不恰当的经济干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8:3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身处浙江,我以浙江来说事。我要从2010年说起。早在2010年,浙江就出现了利率拉升的现象。而到了2011年,更是频现资金短缺、利率高昂、融资难、企业倒闭、老板路跑,又以温州为最。这是省金融办的数据:2010年,浙江省民间借贷平均年利率17.96%,同比上涨295个基点。而记者调查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年利率达40%,短期甚至达到了120%。

如此之高的民间利率,是不是货币紧缺呢?当然是。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价格高,一定是因为数量少。利率高,一定是可贷资金供给不足了。可是,不说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上涨,单是2011年10月CPI就仍然高达6.1%。经济学同样明确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一个货币现象,时时、处处都是因为货币发行过多。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经济宏观层面、整体上是货币发行过多,流动性过剩,但是微观层面、局部上又资金短缺,流动性不足。

为什么宏观上过剩的流动性不能流向微观上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那里去呢?

容易想到的,是金融制度有缺陷。由于资金主要集中在大银行,大银行没有积极性向中小企业贷款。这并不奇怪,全世界的大银行都没有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例如在美国,大银行就没有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但是在美国,由于金融自由化程度高,有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社区银行体系,这个问题于是可以有效解决。在中国,金融自由化程度低,虽然有一些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但形成体系就谈不上。由于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多数没有吸收存款的资格,因此可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就会相对不足,在这个市场上势必会形成资金短缺、流动性不足的局面。当然,必须要承认,在美国运行有效的社区银行体系,移植到了中国可能会变样。这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是需要产权界定、法治保障等基础制度做支撑的,决不是一个简单放开市场的问题。但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不是我们要在这里讨论的。

金融制度有缺陷当然是原因,但却不是主要原因,至少不是11年资金短缺、利率高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否则,资金短缺、利率高昂、企业融资难就不应该仅仅发生在这个宏观层面、整体上货币过多、流动性过剩的年份,而应该成为一个常态才对。换句话说,如果上述原因能够解释问题的全部的话,那么在那些宏观层面、整体上货币正常、流动性呈现常规状态的年份里,资金短缺、利率高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应该更加严重才对。

其实,问题恰恰出在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上;不是因为货币少了,而是因为多了。

货币之水不是均匀地流向经济的每个领域,而是首先流向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市场,产生泡沫。总有人问: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实际上,凡资产市场,在价格上涨的过程中都会形成泡沫。当然,在价格下跌的过程中又会形成超跌。这正是资产市场的内在属性。凡是能够带来收入的东西都是资产。人们需要资产,不是用它来满足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用它来创造收入。这决定了预期在资产价格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一个一文不值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会涨价,我认为他会涨价,大家都认为他会涨价,那么这个东西就真的会涨价,形成泡沫。如果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那么任何供给缺乏弹性的东西都会具有资产的性质。所以不难理解,在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成为资产并形成泡沫的并不仅仅是房地产,黄金、艺术品、大宗商品,甚至大蒜、辣椒、绿豆都被变成了资产而被人炒作形成泡沫。

自然之水低处流,货币之水却是往收益最高的地方流淌。当资产市场上价格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一百地上涨的时候,实体经济领域就会发生资金倒抽效应,钱反而要大规模流出实体经济领域。资产市场的高收益,乃是做实体经济的高成本。从银行获得授信额度,只拿出一部分做实业,其余则投入到高利贷市场,参与炒楼,这在浙江不是少数。相信在全国也不是少数。其结果,愈是扩张货币,资产价格愈是狂涨而得不到控制,而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倒抽效应便愈是强烈。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因为拥有有利的融资条件,日子尚且可过。甚至,因为可以分享到资产泡沫的盛宴,利润反而增加,资产负债表会变得暂时好看起来,短期里日子反而更加好过。但是广大中小企业就不一样了,它们被抽了血,只能奄奄一息。所以,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不但没有起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宽松的经济环境的作用,反而成为制造中小企业融资难、扼杀中小企业的罪魁祸首。

今天,整个世界经济都面临流动性泛滥情况下虚拟经济庞大,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自我膨胀、自我循环,并且充满投机性的新现实,这使各国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管理面临新的重大挑战。在这个新形势下,扩张货币未必起的是降息的作用,可能反而会增加利率。那些习惯于货币扩张能够降息教条的人,不容易明白,其实货币扩张也可以提高利率。所谓负利率,是那些除了把钱放在银行便没有别的选择,没有能力分享资产泡沫盛宴的人才会面临的问题。逻辑上,资金自由流动,存在替代选择,负利率是不存在的。这才是高明的经济学。那些认为货币扩张、通货膨胀可以增加生产和就业的经济学,是被科斯讽刺过的“黑板经济学”。

有人坚持不紧缩货币,就不会有11年的危机。但这是只看表面的错误说法:第一,整体上不是货币少了,而是多了,否则就不会有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了;第二,资产泡沫越做越大,需要的资金支持也越来越大,总有一天资金会断流,那时问题会更大,危机会更严重。

政府和国有部门投资冲动对于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同样不可忽视。不说中央政府的4万亿,单说地方融资平台的14万亿,而此前爆出铁路负债高达2万亿,其他诸如电力、水利等部门有没有?所有这些负债加总起来会占用多少资金?会拉高多少市场利率?民间融资难、借贷利率高,这是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华尔街金融危机前已经出现民工荒,但是金融危机初期到底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返乡潮和严重的就业问题,然而金融危机过去不到一年,民工荒就再次出现并且比金融危机前更严重。应该说这与政府和国有部门庞大的投资有关系。政府过大的投资,不仅仅拉高了利率,也制造了民工荒,严重挤出了民间经济。

2010年、11年的问题,不仅仅是利率高、贷款难、企业倒闭潮,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在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极短的时间里,出现了利率从17.96%到40%的巨幅拉升。短期利率巨幅拉升,你们知道原因是什么吗?告诉大家,是因为政策短时间内急剧转向的原因。道理其实简单:政府实施扩张性宏观政策,企业和个人于是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不一定是实体经济领域的投资和生产,也可能是在资产市场上炒房、炒地、炒矿而购买房产、地产、矿产等。可是刚刚增加了投资,扩大了生产,政策就转向紧缩。这种情况下,面对再高的利率,企业也得贷。这叫救命钱。贷,总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时间,腾挪处理资产;不贷,就意味着立即死去,血本无归。政策不稳定,急剧转向,因而会大幅提高企业的财务成本。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萧条,为遏制当年出口下滑的颓势,4万亿投资注入,市场利率被人为压低,经济在短期内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但是印钞票刺激经济的代价是,物价像涟漪般的扩散上涨。在物价压力下,政府开始迅速收紧银根。从2010年下半年起,中央银行通过11次上调准备金率、5次加息以及控制全年信贷总额等方式实行货币紧缩政策。银行在政策的要求下开始催促还贷,控制新贷款发放,企业于是迎来肃杀的秋天。

各位,你们知道足球教练是怎么选人的吗?我告诉你们:让你向前猛跑100米,然后折回来向后猛跑100米,再折回去向前猛跑100米,几个回合下来,你就会口吐白沫,倒地站起不来。企业也一样。你经营饭店,今天1千个客人,明天一个也没有,你这个饭店必黄无疑。今天卖1千,明天1个也卖不出,你就不知道怎样下菜。政策多变,企业就会无所适从。

其实,无所适从还算好,最可怕的是错判了形势。本来,经济处在一个下行的通道中,但是政府强刺激硬把经济拉了上去。老板不知道呀,他觉得贷款很容易,这个银行在请他贷款,那个银行也在请他贷款,产品销售也好,于是很难不扩大生产。可是厂房刚刚建了一半,产品还没有下线,政策又收缩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比亚迪汽车。政策刺激经济,搞什么汽车下乡,它就建新生产线。刚刚把新生产线建成,政府的刺激政策停止了,开始紧缩了。于是你就死定了。大家去观察那些跑路的老板,都是前期借贷参与了炒房炒地、过度扩张。反之,那些选择稳健经营的企业,即便有些困难,也不至于“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政策紧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先松,大大的松,然后收紧。这是最可怕的。但政策大松之后必然大紧,再想松回来,却变得骑虎难下了,也已经不可能救命了。今天我们就处在这个时点上。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8:32:40 | 只看该作者
各位,你们知道足球教练是怎么选人的吗?我告诉你们:让你向前猛跑100米,然后折回来向后猛跑100米,再折回去向前猛跑100米,几个回合下来,你就会口吐白沫,倒地站起不来。企业也一样。你经营饭店,今天1千个客人,明天一个也没有,你这个饭店必黄无疑。今天卖1千,明天1个也卖不出,你就不知道怎样下菜。政策多变,企业就会无所适从。

其实,无所适从还算好,最可怕的是错判了形势。本来,经济处在一个下行的通道中,但是政府强刺激硬把经济拉了上去。老板不知道呀,他觉得贷款很容易,这个银行在请他贷款,那个银行也在请他贷款,产品销售也好,于是很难不扩大生产。可是厂房刚刚建了一半,产品还没有下线,政策又收缩了。最典型的例子是比亚迪汽车。政策刺激经济,搞什么汽车下乡,它就建新生产线。刚刚把新生产线建成,政府的刺激政策停止了,开始紧缩了。于是你就死定了。大家去观察那些跑路的老板,都是前期借贷参与了炒房炒地、过度扩张。反之,那些选择稳健经营的企业,即便有些困难,也不至于“生还是死,这是一个问题”。政策紧不可怕,可怕的是政策先松,大大的松,然后收紧。这是最可怕的。但政策大松之后必然大紧,再想松回来,却变得骑虎难下了,也已经不可能救命了。今天我们就处在这个时点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5-3 05:13 , Processed in 0.53495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