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热讯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1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5-1 21:1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
      ——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张祖林
                 2005年2月21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05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全国质检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回顾和总结2004年全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研究部署2005年工作,动员全省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把握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促进我省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全面发展,为我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全面贯彻落实“两抓两提高”的要求,2004年我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4年,是质监事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总体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有效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速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协助地方各级政府搞好摸底和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名牌产品和强势企业,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省名推委于2004年10月8日隆重召开了授牌仪式,对28家企业的34个云南名牌产品予以正式公布,云南名牌产品现已达到99个;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铁峰”牌阴极铜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我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产品现已达到4个。把质量普查工作作为从源头抓质量,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实际完成建档8770个工业企业,并向各级有关部门提交了本地区的《质量分析报告》和《3~5年质量工作计划》。以“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实效。积极推动认证认可工作,加强对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按照“严格标准、严格审查、严格责任追究、强化后续监管、加大无证查处力度”的工作思路,加强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二)计量工作进一步深化
  计量行政许可行为进一步得到规范,基本做到了评审、批准、监督三分离。对全省计量认证评审员进行了培训,建立了我省计量认证评审队伍。以“5.20世界计量日”为契机,加大计量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社会好评。组织了我省首次加油机、压力表计量检定能力验证比对工作,检测能力得到提高。全省开展了以9种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为重点的专项普查工作,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监督管理。积极引导企业采用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新国际标准,推动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着力推进定量包装商品的“C”标志工作,昆明、楚雄、保山、文山已启动了此项工作,全省有6家企业获得了定量包装商品“C”标志证书。
  (三)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认真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完成了全国第三批农业标准化4个示范区项目的考核验收,全面启动了第四批61个示范区项目,上报了第五批22个示范区项目和3个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审定签封了烤烟、香料烟、白肋烟国家标准仿制样品1573套,为烤烟收购、质检、仲裁及标准实施监督检查提供了实物依据。全省质监系统共抽查烟叶收购站(点)及复烤厂760个,综合合格率达86.2%。通过标准实施促进了烟草产业的健康发展。为召开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作了积极的准备。组织开展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年内全省共有24个企业的58个产品通过了采标认可或复审验收,并获准使用采标标志。“昭通天麻”原产地域保护申报成功,并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潞江小粒咖啡”、“保山透心绿蚕豆”正申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加强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制定、发布地方标准68项,并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完成了9项食品地方标准的清理上报,受理了2479个企业产品标准的备案。培训农业标准化工作骨干216人。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进一步强化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责任制,规范行政许可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接受社会监督。完成气瓶普查128.97万只,普查率为96.3%;报废存在安全隐患气瓶1.6万只;许可272家气瓶充装单位,基本实现了以气瓶充装单位为气瓶使用主体的气瓶安全监管新模式。年内未发生气瓶事故。16个州、市基本完成了压力管道的普查登记工作。全省共清查取缔“土锅炉”217台。围绕提高“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加强特种设备的现场安全监察。全省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事故结案率达到100%,定期检验率达到96%。特种设备事故明显下降,年内未发生重特大事故,各类事故继续保持了稳中有降的态势。
  (五)质量监督和执法打假工作取得新成效
  继续围绕“三重一大”,开展食品、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的执法打假和专项整治工作。全省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74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7397起,捣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黑窝点35个;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金额7605.46万元。积极开展以冷库、集贸市场、禽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的专项执法检查,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强化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不断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地方监督抽查中,全省共抽查各类产品9903个批次;先后组织开展了瓶装饮用水、夏令食品、卫生巾产品质量国家专项监督抽查。因连续6年对瓶装饮用水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查,出现了一批质量稳定的生产企业,达到了抽查一类产品,整顿一类市场,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坚持执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公告、曝光、处罚、整改、通报等制度,依法加强后处理工作中的扶优和帮扶力度,受到了企业的好评。稳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切实从源头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先后启动大米、面粉等5类食品和肉制品、乳制品等10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我省已有533家15类产品生产企业的584个产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对获证企业实施了日常巡视、回访、检验机构巡访和年审,并制定管理办法。在较短时间内组织淀粉及其制品、挂面等8类食品769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调查,为开展8类食品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进行了必要的准备。对7497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许可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初步建立了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库,为承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监管职责奠定了基础。积极开展免检产品的组织申报工作,有7家企业的8个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全省现已有18家企业的21个产品荣获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六)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省质监系统有力地推进了《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法制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为贯彻实施好《行政许可法》,省局制定了《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学习和培训以及几个相关的清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全系统认真开展《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学习和培训,积极抓好公务员《行政许可法》知识考试工作。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依法按时保质完成了各项清理工作;经省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布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具备实施主体资格的许可事项41项。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极其配套的几个规章制度,力求做到行政执法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运作。积极做好案审和行政复议工作,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完成了质监系统行政审批事项和地区封锁规定的清理;完成了全省行政执法证件的换发工作;努力加强对基层执法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5-5-1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七)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全省各级质监部门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加强财务监管,突出重点,攻坚克难,集中有限财力,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基层局业务用房、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开展《会计法》、专项资金、票据年检等专项检查,认真清理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政府采购有关规定,使全系统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同时,加强了预算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预算,统筹安排好质监事业发展经费,确保资金正常运转。按时完成了2005年预算编制、汇总、审核和上报工作。上缴财政两费收入1.23亿元。全省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670万元,涉及23个项目。按照“金质工程”和电子政务标准的要求,加强了“云南质量信息网”的建设和管理,全面实现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络办公室”与各州、市局、省局各直属事业单位的联网办公,全系统电子政务建设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极大地提高了质监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加快了政务公开的进程,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提升了系统形象,扩大了质监工作的影响力,营造了质监事业的发展环境。
  (八)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完善了对法定和授权技术检测机构的监管制度,促进技术检测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确保了技术机构在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求实、公正、公平和高效原则,走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针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实际,技术机构紧紧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家电产品、电脑、通信器材等商品的质量检测,增加投入,上新项目,拓宽了服务领域。在指定媒体公告了法定质检机构名录及承检范围、有关工作程序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在法定质检机构中推广使用了《质量技术监督系统质检报告管理系统》软件,提高了质检机构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委托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各州、市局所属质检机构及部分授权机构食品检验骨干人员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为搞好食品安全检验打下了基础。
  (九)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省质监系统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主线,以抓好理论武装为切入点,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忠实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继而带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业务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理论武装取得新成效。各级党组织把抓好各级干部的理论武装作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学习列入计划、纳入年终总结,把学习情况作为评议和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之一。进一步在全系统营造崇尚学习,热爱学习的良好氛围。各级领导班子带头贯彻执行,以身作则,注重发挥表率作用。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严格按照中央、省委有关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各项规定,采取个人自学、党组中心组学习和脱产进修“三位一体”的理论学习机制,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读、调查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职工队伍理论学习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各级党组织十分注重抓好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起好表率和示范作用,省局党组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下发了《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关于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向全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职工公布了加强自身思想政治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带头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按照《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各级党组民主集中制的实施意见》,坚持凡属系统内决定重要问题、重大建设项目安排、重要干部任免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十六字”方针的基本程序经各级党组织集体讨论研究进行决策。严格遵守“四个服从”,自觉同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上级党委的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同时,在全系统大力倡导“三个文明”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深入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先争优活动,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功举办了旨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全省首届“诚信杯”质监系统运动会。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已经形成。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入实施系统科技、人才战略,努力为质监工作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5个配套性文件,以及省局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工作的决定》等有关规定,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环境,改善人才服务,切实做好识人和用人工作,努力把优秀人才吸引进来,为质监工作提供人才、智力保障。年初进行了省局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党政主要领导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将一批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干实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并加大了干部的交流力度。在全系统进一步营造了人才辈出、爱岗敬业、勤政廉政的良好局面。同时,加强了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管力度,使全系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全系统老干部的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十)行业形象进一步树立
  全省质监系统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部门在抓好政治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全省实施的“云岭先锋”工程和“求真务实、廉洁从政”教育月活动,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员保障条例等有关规定,采取多种形式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活动,加大反腐倡廉的教育力度,加强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质检系统“忠于职守、勇于负责、严格把关、保国安民”的行业形象进一步得到树立。
  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展。为突出从源头治理腐败的力度,狠抓制度的有效落实,结合《行政许可法》的实施,进一步清理、完善和制定各项规章制度286项。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突出要害部门、重点行业的廉政监督。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工作,认真执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对乱收费、乱办班、乱发证、乱评比、乱发牌匾等“五乱”问题进行了认真、彻底的清理整顿。共收缴了1168块牌匾。省局对个别单位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了严肃查处。在治理整顿“五乱”工作中,全系统对违反“五乱”规定的4人进行了政纪处分、5人进行了待岗。
  行风跟踪检查收到新的成效。按照省政府行风跟踪检查的工作部署,省局党组和各州、市局党组始终把行风跟踪检查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来抓,以“为民、务实、清廉”和树行业新风为主题,以提高队伍素质为核心,全省质监系统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通过行风评议跟踪检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规范了行为,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赢得了认同,提升了形象;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干部到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得到增强;工作效率、服务意识和依法行政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级政府、纪检监察部门都给予了这次行评较高的评价。
  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在不断夯实工作基础上取得的。垂直上划以前的2000年95%以上的县(市、区)局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用房,基本上是靠租、借来解决;州、市局情况虽然好一点,但是很多是和技术机构合并办公,既不像办公楼又不像实验室;全系统技术装备较差,检验检测能力较弱,基本建设状况、工作保障条件、技术装备水平与全面履行职能远远不相适应。垂直上划以后,特别是2002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集中财力保重点,有效地改善了工作条件。到去年末,10个州、市局和107个县(市、区)局的办公用房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州、市和县(市、区)局两级基本建设总投资达到1.76亿元,建筑面积达到11.69万平方米;全系统固定资产达到30190.46万元。不仅基本建设得到了较大的加强,队伍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工作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技术装备得到了较大的改进,质监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今后质监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全面履行了职能,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徐省长和程副省长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回顾过去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总结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深切地感受到:
  一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队伍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全系统的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创造质监事业新业绩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要求。
  二是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围绕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人民群众,并在服务中认真监督,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根本宗旨。
  三是坚持从源头抓质量,提高工作有效性;从基层抓落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我们必须长期把握的根本措施。
  四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提升技术机构的检验检测水平,增强技术把关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战略重点。
  这些宝贵的经验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实践,发扬光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取得的成绩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取得的这点成绩都值得骄傲的话,那是渺小的。我们今后的道路还更长,任务还更艰巨”;我们工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这样那样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全省质监系统的基础还比较脆弱,特别是基层局的工作条件还相对滞后,社会对质监工作的认知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各地区工作发展也还不平衡。
  二是尚有一些同志全局意识不强,工作缺乏针对性、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思想观念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学习不够深入扎实,学风不正,文风不实,作风漂浮,执法不够规范的问题,在少数领导同志,特别是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依然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
  四是检测机构特别是边远地区检测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是文件多、会议多的问题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机关病”要得到彻底的根除还有待进一步努力。
  这些困难和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省局机关首先要做出表率,同大家一道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把握大局,明确任务,全面做好2005年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的经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中央明确指出,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经济发展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省委七届六次全会是我省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之时召开的重要会议,全面部署了我省今年的工作,确定了今年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全会指出“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是兴滇的基础、富民的根基,是解决云南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任何时候都是全省的大局和主题。”围绕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的部署,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决议,做出了具体的安排。
  加快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是全省4300多万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我们质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必须把握的大局和主题。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大局不分神,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不放松,着力推进发展不停步,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为服务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全省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质检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六次全会、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质监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把关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争创质监事业新业绩,为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在全面做好质监各项工作过程中,突出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以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
  1.进一步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各级质监部门要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工作,争取再有3~5个州、市政府出台对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奖励政策。年内要制定《云南名牌产品评价通则》,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评价工作机制,保证“云南名牌”的含金量。要加强对大企业集团的服务工作,在民营企业中普及、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培育一批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带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
  2.切实抓好企业质量档案工作。要把质量档案工作作为政府服务企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来抓。切实更新质量档案数据,定期进行综合分析,充分运用档案数据,提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决策参考。积极跟踪和把握全省企业质量管理方式和对象的变化情况,坚决杜绝无标生产现象,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非公企业形象。
  3.稳步推进质量兴市活动。要把质量兴州、市、县(区)活动变为地方政府提高地方产品质量、拓展产品市场、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地方形象的必然选择,争取促成再有2~3个县(市、区)开展活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注重实效,不走过场。充分发挥质量兴市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国家《质量振兴纲要》提出的要求,借鉴美国、深圳、上海等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争取在我省设立“质量奖”,加强质量管理制度建设。质量奖的评定要以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社会监督为保证,按照统一的评定程序、标准和条件,坚持宁缺勿滥、优中选优、好中选好的原则,推出云南质量的典范。
  5.积极推进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在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的基础上,构建我省企业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实施分类监管,从源头上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
  6.以贯彻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为契机,开创生产许可证工作新局面。今年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国务院即将新颁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推动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调整和完善现行的年审制度、现场审查工作管理制度、生产许可证检验工作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许可证年审、无证查处、获证产品监督情况信息报送制度,逐步推行现场审查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加强对生产许可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业务水平,严格责任追究。
  7.加大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管力度,提升质量监督技术保障能力。通过监督评审、比对检验、建立动态的电子管理系统,切实加大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特别是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等政府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检验工作科学、公正、高效;尽快出台《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评审工作指导书》;在国家出台新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之后,与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积极协商配合,尽快制定出符合我省实际的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为我省检验机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8.加强认证认可监管工作,推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进一步加强对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的产品的执法检查,加强对认证咨询机构和认证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执法水平。继续组织好对获证体系和产品认证企业认证有效性的检查工作。积极推动我省实验室开展国家实验室认可工作,推动企业进行体系和产品认证。
  (二)以增强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为目标,提高计量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我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工业基础薄弱,企业管理基础较差。要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充分运用计量技术和管理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将企业计量确认体系与测量控制体系有机的结合起来,推行最新的国际标准计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基础管理提档次、上水平。要从监督管理政策和计量技术上,扶持计量器具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计量器具制造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计量器具产品创名牌。
  2.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计量是一切社会生产、生活的基础,计量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油站、集贸市场、水表、电表、煤气表、医疗器具、食品安全等等都涉及计量工作,都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计量器具和商品量的计量监管,在有效性上下功夫。今年重点管理的几项强检在用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合格率要达到90%以上。要通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督检查,提高计量器具周期检定率、市场在用计量器具的合格率、市场商品量的合格率。寻求有效的方法,打击计量违法行为。
  3.加强计量基础建设。充分运用现有计量技术资源,加强区域性的计量技术合作,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提高计量技术装备水平、人员技术素质和计量技术检测能力,拓展计量技术服务领域。年内计量技术服务我省的桥梁、公路、大型水利水电建设项目要取得新的突破。要提高计量认证实验室科学规范管理水平,加强对评审人员的管理,提高评审质量。加强对计量认证获证机构的监管。
  (三)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着力加强标准化工作
  1.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认真做好第四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1个项目的示范工作,并尽快启动第五批22个项目和省、州、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省级组织制定100个以上地方名特产品为主题的无公害生产、加工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各地制定100个以上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企业标准。在努力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布局建设30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示范面积10万亩以上,直接带动50万亩的大面积生产。培养一支具备专业技术和标准化知识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建立农业标准化咨询服务信息平台。继续做好烟叶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检查工作。做好准备,争取年内召开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会。
  2.大力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在巩固水泥、白砂糖采标成果的基础上,积极在生物资源、饲料,特别是在食品、饮料行业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工作,力求有新的突破。重视对已采标产品的跟踪管理和持续改进,做好采标企业产品的到期复审,组织开展已采标验收和复审合格企业的抽查工作。
  3.推行企业标准体系试点工作。动员全省企业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工作,尤其是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企业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4.健全食品标准体系。尽快完成全省企业食品标准的清理,进一步提高食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大食品标准的宣贯力度,加强食品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监督工作。
  5.抓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对已通过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宣威火腿、文山三七、昭通天麻等产品,加强原产地域产品标志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积极鼓励企业使用原产地域产品标志。尽快制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申报程序》和监督管理办法,培训业务骨干,继续做好普洱茶、凤庆滇红茶、保山透心绿豆、保山潞江小粒咖啡等产品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
  6.积极拓展服务标准化的工作领域。在积极争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任务的基础上,努力开展商业、物流、仓储、运输、旅游、电信、服务等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和国外贸易性技术壁垒的研究。及时掌握标准的最新动态,提高标准整体水平,搞好云南省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四)以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加大打假治劣力度,严把食品安全关,切实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
  从今年1月1日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已全面承担起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监管的重大职责。我们要服从大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国务院的《决定》上来,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好这项新的监管职责,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举全系统之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对食品生产的监管实行“统一管理、重心下移、分类监管、层级负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机制。以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为重点,以建立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平台为依托,落实责任追究,层级负责。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两级发证”、“三级操作”,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严格审查,提高发证质量,严格责任追究,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工作效率。一要在启动实施茶叶、挂面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的同时,加快肉制品、乳制品等10类市场准入食品的发证进度,确保今年7月1日实施无证查处。二要加强发证后的监督,认真落实巡视、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对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要实施购进、使用、包装档案,严格过程监管。三要加大查处无证生产行为的力度,确保食品市场准入的有效性。对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重要产品及其它一般食品,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调整工作方式,落实监管制度,提高监管实效。
  2. 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切实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监管。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国发[2004]23号、中央编办发[2004]35号文件的规定,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服从各级政府的统一协调、指挥,强化企业法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坚持“事前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将辖区企业监督任务分片包干,“定区域、定企业、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要摸清底数建立档案,做到动态监管;掌握产品流向(有的限定销售区域);强化企业主责任,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落实责任追究。加大无证查处的力度,严格小作坊的监督,确保不出问题。对故意制劣造假的企业要严厉处罚,并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议取缔。要探索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类监管的有效办法和科学合理的区域监管工作成效评价体系。继续以小企业、小作坊、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加大区域监管、分类监管、电子监管、定期监督检查、关键点控制等各类监管服务方法的统一协调的力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式的监管,提高监管和服务效能。要采取省级督察、州、市互查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区域监管的督导和考核力度。
  
硬座
 楼主| 发表于 2005-5-1 21:18: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3.提高监督抽查效果。将食品、装饰装修材料、农资等3大类作为监督抽查的重点,以增强针对性、加大后处理力度、强化社会宣传效果为要求,研究改革省监督抽查的操作方式,提高监督检查效果。对定期监督检验工作,要统一编制定检目录,实行目录管理。要发挥信息手段的优势,做好组织机构代码、企业质量档案和定检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工作,努力做到“三数合一”以便及时做好重点工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为质量监管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要集中开展食品、农资、“地条钢”、“黑心棉”等专项整治。农资打假要以化肥、农药、农膜、农机及其零配件产品为重点。要做好加油站、燃气充装站、汽车配件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打假治理工作,查处一批涉及面广、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
  5.继续巩固普查整治成果,建立动态监管体系。要充分发挥各级安全监察机构的积极性,切实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网络和信息化网络,在建立动态监管体系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6.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继续建立和完善执法检查、强制检验、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建立起以“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为核心内容的安全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
  7.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对危险化学品、燃气储运设备、客运架空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要加大监察力度,确保设备定检率、持证上岗率都达到100%。做到现场监察到位,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加强电站锅炉安全监察和检验工作的协调力度,实现对电站锅炉“监管到位、规范检验、落实责任”的工作目标。逐步建立以省级检验机构为骨干,州、市级检验机构为基础,行业(企业)检验机构为补充的特种设备检验工作格局。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施设备监理工作。
  (五)以提高技术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加强检验检测技术机构的建设
  1.继续深化直属技术机构的改革。省级技术机构要充分发挥优势和引领作用,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技术精湛、管理先进、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现代院(所、中心、站)制度。
  2.各技术机构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随着国外检测机构的进入,检测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各技术机构要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按照“优化结构,合理布局,政事分开,明确定位,面向市场,加快发展,增加投入,吸引人才”的原则,加快推进发展的步伐,提高技术保障和市场竞争能力;针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实际,增加技术机构的投入,多上新项目,拓宽服务领域;积极响应省政府提出的“走出去战略”,努力提高自身检测水平和能力,逐步开辟东南亚和南亚检验、检测和校准市场。
  3.进一步加强对法定和授权技术机构的监管。要加强技术机构的内部管理,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技术机构在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的进程中始终坚持科学、求实、公正、公平和高效的原则,走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坚持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采取资源整合、强强联合等多种形式,推进技术机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通过监督评审、比对检验、建立动态化的电子管理系统、投诉调查处理等手段,切实加大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特别是承担国家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和食品市场准入等政府监督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的监管力度;对违规技术机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确保检验工作的科学、公正、高效。
  4.着力提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的综合实力。根据总局统一规划,结合质量监督工作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申报国家质检中心和认证产品检测机构,提升我省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综合实力。按照承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卫生监管职责的要求,积极支持我省省级检验机构建设P2级微生物实验室,完善微生物和生化检验手段,提高食品检验的综合实力;支持州、市级检验机构加强能力建设,带动全省食品检验整体水平的提升;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级检验机构建设常规理化试验室和普通微生物实验室。逐步健全我省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充实检测技术手段,形成布局合理、工作高效、装备实用、优势互补的技术机构网络,以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保障我省食品质量安全。具体省局将按国家总局和省政府的安排和要求进行。
  (六)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目标,不断提高执法的有效性
  1.继续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要继续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不懈地贯彻好《行政许可法》,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完善、创新制度,依法许可。围绕保留的行政许可项目,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抓紧完善配套管理办法和办事程序,保证许可项目在条件、程序、步骤、期限等方面规定的完整性和合法性,实现行政许可工作各个环节的规范化。及时做好与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衔接工作。
  3.强化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要坚持“谁许可、谁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实到机构、领导和个人。实行社会举报制度、内部监察制度。坚决制止不作为或乱作为行为,严禁“错位”、“越位”、“缺位”现象的发生,严肃查处违法行政行为,维护质监部门执法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4.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和指导力度。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省质监系统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检查。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总结复议工作经验,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开展行政诉讼案件分析,特别是要将败诉案件作为重点分析对象,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有效措施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七)以营造质监系统良好工作环境为目标,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和整个社会生活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涉及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越来越重要,服务对象已发展到全方位、多层面、宽领域的服务格局,职能不断拓展,职责不断加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们的工作环境与全面履行职能还不相适应。要确保全面有效地开展质量技术监督各项工作,增强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进一步得到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大力支持。因此,要加强协调和沟通,做好宣传和信息工作;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增加投入,加大对基层的帮扶力度,夯实基础,努力营造质监系统良好的工作环境。
  1.高度重视宣传和信息工作。宣传出战斗力、出凝聚力、出新的生产力。不会做宣传工作的领导不是成熟的领导。要提高对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突出宣传重点,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法。在经常向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汇报工作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形成与质监事业发展同步,力求适当超前,上下联动,声像图文并茂的立体宣传态势。
  准确报送质监信息,对于各级领导了解情况、科学决策和指导全系统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工作还没有引起一些单位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还没有把它摆到应有的位置,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要把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质监信息工作的决定》落到实处,切实把信息工作抓出成效来。
  2、加快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网络建设。在充分利用省局电子政务外网和现有信息化资源的基础上,按国家总局“金质工程”和省电子政务的要求,本着“统一规划、统一步调、统一网络、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好第一期云南质监“金质工程”。
  3.积极为基层多办实事。要积极帮助基层改善执法、办公和生活条件,健全必要的检测手段,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强化技术支撑,提高执法能力。省局机关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努力克服文件多、会议多的问题,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4.加强财务和预算管理。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牢记“两个务必”,提倡勤俭节约,过紧日子,严格控制基建规模,把党和人民用于质监事业发展的每一分钱用好,用出实效来,坚决反对铺张浪费。
  三、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为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新的一年,催人奋进,时不我待。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关键在人。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和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以不断优化班子结构、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权力观为重点,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1.把领导班子建设摆在首位。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好坏关系到一个部门、一个单位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全省质监事业的兴衰。要努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领导水平高、改革思路新、拒腐能力强、团结协调好、工作绩效佳的一流班子。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继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加大后备干部选拔和培养的力度,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继续推行竞争上岗;注重领导班子的合理搭配,优化结构,增强整体功能。要主动与地方组织部门进行沟通,争取他们加强和改进对质监干部的协管工作。
  2.牢固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权力观。质监系统是政府管理质量、计量、标准化和特种设备安全,并行使行政执法的部门。全系统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着人民赋予的一定的权力。我们要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权力、责任与服务是内在统一的,行使权力的过程就是履行职能的过程,就是承担责任的过程,就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归根到底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过程。要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党性的关系,做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服务于人民,解决好权为民所用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权力与责任的关系,做到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解决好责任心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权力与威信的关系,做到有位、有威,解决好质监部门的权威问题;正确处理好权力与监督的关系,构筑起反腐倡廉的有效体系,做到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解决好干部的监管问题。
  3.加大干部教育和培训力度。全系统各级组织、领导干部、广大职工务必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高度重视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素养是每个质监干部综合素养的灵魂和基础。有了较高的理论素养,深厚的知识积淀,视野才能开阔,头脑才能充实,精神境界才能升华,理想信念才能坚定,工作才能打开局面。必须重视和加强学习,包括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业务水平,不断开创质监工作新局面。要端正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学以致用,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更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研究质监工作的新情况,解决质监工作的新问题,提高学习质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在全系统形成一种“时时学、处处学、争做学习型干部”的良好风尚,以一种开阔的眼界和开放的心境去适应新的形势,去解决新的问题,去开创新的局面。
  要坚持凡进必考的制度,积极引进急需人才,改善公务员队伍结构。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调动和保护好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有序推进干部轮岗,以促进干部能力建设和廉政建设。继续做好“优秀中青年专家”和学术技术骨干的选拔培养工作。
  (二)以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各级党组织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全系统正在组织开展这项工作。各级党组织,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参加教育活动。整个活动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认真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影响本部门、本单位改革和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在全系统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争创质监事业新业绩”的良好风尚。教育活动要紧紧围绕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实际,紧密结合全系统的行风建设,抓好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等关键环节,抓落实、求实效,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的。要以提升人的文明素质为核心,继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塑造质监文明新形象,不断推进质监系统“三个文明”建设。加强工会和共青团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深入开展文明职工之家、创建青年文明号和青年岗位能手活动。
  (三)以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为重点,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
  1.继续抓好党纪法规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掀起学习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员保障条例和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高潮,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省纪委以及国家质检总局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质监系统在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的惩处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的新思路。进一步打牢广大干部职工执政为民、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
  2.继续抓好行风跟踪检查后的整改工作。在整改工作中做到:“对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对问题不解决不放过,对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对社会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改,人民群众不满意不放过。”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以整改促工作,以整改促发展,以整改促质监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行风评议跟踪检查的成果。
  3.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按照领导干部“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重点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个人财产申报、廉政档案建设以及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等有关规定的落实;抓好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入口关和干部的离任审计;加强对基建资金投入的监管;抓好以乱收费、乱罚款、乱发证、乱办班、乱检查等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不正之风的清理和查处。
  4.继续抓好党风廉政责任制的落实。签订、落实和监督检查好各地、各部门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切实抓好领导班子中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和领导班子一年一度党组(总支、支部)民主生活会,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并取得实效。搞好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的培训。
  (四)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
  1、加强能力建设。全面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必须加强质监系统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央要求全党提高“五个能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落实到质监工作中,既是我们质监部门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也是我们做好今年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增强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当前,要从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安排出发,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加强“把握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行政,严格把关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不断开拓创新的能力;妥善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建设。进一步发扬质监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做到关键时刻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夺取各项工作的胜利。
  2、狠抓工作落实。全面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关键在狠抓落实。现在,目标已清楚,任务已明确,措施已制定,关键在于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没抓;抓而不力,也等于没抓。抓落实是衡量领导干部的党性强弱、德才高低的重要标志。想不想抓落实,会不会抓落实,能不能抓落实,是对一个干部政治品德、工作能力的一个最实际的检验。在抓落实的过程中,领导干部水平的高低、作风的优劣、能力的强弱都会很充分地表现出来。抓落实,一是要在突出重点上下功夫。工作千头万绪,要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把工作做实。二是要在具体化上下功夫。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特别是程副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实际,因地制宜地做好各项工作。三是要在处理问题的全过程上下功夫。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要全程跟踪,把握关键,加强检查,提高抓落实的质量、效率和水平。四是要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做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张弛有度,避免时紧时松、大起大落。要建立责任机制,使人人都能够在其位尽其职,在其职尽其力;要建立激励机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落实不落实一个样的问题;要建立创新机制,使机制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希望大家把抓落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对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局的工作安排,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制度措施到位,任务分解到位,层层落实到人;做到重实效、出实招、干实事,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质监事业承前启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一定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 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板凳
发表于 2005-5-2 01:37: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说的不错,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啦!
愿质监事业越来越好!!
地板
发表于 2005-5-2 07:35: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以下是引用 我就灌水2005-5-1 17:37:43 的发言:
说的不错,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啦!

同意,上面说,下面做.谁更容易?
6
发表于 2005-5-3 06:19: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白嘴一张,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呢!
7
发表于 2005-5-8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写的不错,谢谢了。参考一下有好处
8
发表于 2005-5-9 18:05: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连篇累牍!
9
发表于 2006-4-29 17:44: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云南省局局长在全省质量技术监督暨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有几个听你瞎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质量热讯 ( 豫icp备13000103-1号 管理员邮箱:service@cnqol.com )

GMT+8, 2024-4-28 16:11 , Processed in 1.0034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